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重庆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如同一盏明灯,为巴渝大地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一年来,长寿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奋勇前行。即日起,长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总书记视察重庆一周年·长寿答卷”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书写的精彩篇章。敬请关注。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制造强区梦 产业展宏图 ——长寿区在做强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谱写新篇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重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望。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言犹在耳。长寿建立健全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实融合,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马力全开的生产线、落地推进的重大项目、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当下的长寿,转型升级稳健前行,新兴产业加快落子,创新生态方兴未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蹄疾步稳,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转型提质增效塑造产业新优势走进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区,科技感扑面而来。中央控制室内,工作人员远程精准操控设备,数据在屏幕上跳动。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及智能巡检机器人时刻“紧盯”生产现场,并通过5G实时将数据传回中控室,不放过丝毫异常;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利用5G智能终端实时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智能诊断及故障预警;数字孪生平台APC先进控制系统通过自动采集下游装置数据智能调整生产装置负荷。一系列数字化技改,让这家近60年的老化工企业重焕生机,实现安全与效益双丰收。“我们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出发点,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采用智能AI视频分析、智能巡检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技术,持续对生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并通过5G技术加持,实现了5G在生产运行、检测监测、仓储物流和运营管理四大环节的13个创新应用,助力企业成为国内特种碳酰氯衍生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该公司维保部副部长赵宇表示,数据显示:企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让生产效率提高24%,运营成本降低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1%,碳排放降低11%。我区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厚积薄发,已成为长寿产业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博腾制药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5G工厂,4家企业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3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大力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国家绿色园区1个。大力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3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方案入选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45项改革成果机会清单,投资2140万元试点建设全市首批“33618”产业集群行业产业大脑揭榜项目。科技创新引领锻造发展新引擎春潮涌动之际,长寿大地处处激荡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踏入位于长寿经开区的康普化学萃取剂功能分子设计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投身于溶剂萃取实验之中,每个人都沉浸在紧张而专注的科研氛围里。“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重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身为一名制造业从业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志刚说,公司始终围绕绿色高效金属萃取剂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局面。如今,研发生产的铜金属萃取剂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30%的份额。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由康普化学独立研发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锂萃取剂,具有萃取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创新为魂、科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支撑。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其东介绍,我区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以及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瞄准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致力于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自去年以来,我区积极联合131家企业,共同打造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同时,成功建成长江低碳产业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研发机构。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各方力量汇聚,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23.9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比增长2.1%,彰显出科技创新驱动下产业发展的强劲活力。厚植兴业沃土积蓄澎湃新势能“如何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日前,在亚士创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正围绕如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与专家团队进行交流取经。这是我区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的生动实例。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入企调研、座谈,全方位、多角度精准洞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现状。梳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难点与堵点后,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且极具针对性的转型报告,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据介绍,我区紧盯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创办和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重要环节,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打造具有长寿辨识度的高品质服务品牌。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全生命周期、全行业领域服务企业工作体系,选派200余名专员联系服务700余家“四上”企业,工作质效入选重庆市“十佳服务企业典型案例”。2024年,我区完善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免税11.6亿元,A级纳税人增长82%,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7家企业入选2024重庆民营企业百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九项行动,新增经营主体13613户、新发展率16.5%。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培育库,新申报升规企业77家,奕翔化工、斯泰克入选瞪羚企业,小康动力等17家企业入选全市“双百”企业,上市企业市值增长超过60%。勇立潮头扬劲帆,砥砺奋进谱新篇。我区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具有长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的大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记者 李杉 余舸 戴璐尧
2025-04-16【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通衢拓新程 开放促发展——长寿在推动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服务高质量发展上谱写新篇
【开栏语】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重庆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如同一盏明灯,为巴渝大地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一年来,长寿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把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各个领域唯实争先、奋勇前行。即日起,长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扛起大区担当、作出大区贡献,交出长寿答卷。敬请关注。 不断完善对外“四向”通道网络和集疏运体系,长江上游最大航油装卸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共建多式联运川江物流枢纽启动,铁路、港口、仓储全面进行数智化改造,构建起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主线的全方位大开放新格局,“长寿造”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要求、市委有部署、长寿见行动。一年来,我区坚持服务开放发展大局,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有效对接、主动融入,着力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全力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加快综合交通通道建设切实提升通道运输保障能力近日,记者在市级重点工程——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有序开展作业。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起于两江新区六纵线,止于长寿区菩提北路,全长约23.61公里,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通道,项目全线贯通后,将形成一条交通大动脉,长寿区至两江新区的通行时间缩短至20分钟。交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更是促进开放发展的基础。一年来,我区加速推进通道网络建设,穿山跨河、纵横交错的通道网络通达八方,为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广(长)涪铁路、合广长高速、城宣大邻高速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北向通道取得有效进展;长江干线涪陵至朝天门段航道已经整治完工,打通了5000吨级满载货船通航瓶颈,长江黄金水道比较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区的集疏运体系在不断完善。黄草峡储气库、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项目正式投用,化工码头2个泊位已全面完工;沿江高速长寿支线二期、经开区盘子石片区临港物流道路工程正结合“新材料化工项目”对路线进行优化。此外,我区持续整合优化港口资源,长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完成并送审交通运输部,川江船业管理权移交上海长江轮船公司,长航“三企合一”取得实质性进展;长寿经开区、长航集团、浙江海港集团启动合作共建长寿川江物流枢纽。加快现代物流通道建设不断增强通道综合服务水平“运输方式由原来的江海联运转为铁海联运后,我们的产品发往印度的时间可以节约20天,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降低1000元。”谈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企业物流方式带来的变化,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王伟欣喜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物流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力量。一年来,我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贡献力量。一方面,我区加速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重要节点枢纽。积极拓展面向东盟国家通道新线路,探索开行老挝铁矿石“铁铁联运”班列,稳定开行上行至国际复合的“海铁联运”,完成动力锂电池全国铁路试点首发。万州至长寿多式联运集结专列开行,实现了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化工新材料分拨中心综合仓储和储罐区招商引资项目稳步推进,服务渝东新城区域资源要素功能集聚提升。另一方面,我区高能级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先行先试启动长寿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提升研究,形成《长寿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成果,优化“七大功能区”布局,建立长寿港公司牵头的运营联盟,重塑长寿物流产业空间。强化与万州的协同配合,建立完善线上线下枢纽运行监测等机制,确保枢纽年底运行评价进入“白名单”。积极建设长寿港国际仓储物流基地,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早日落地。加快双向贸易通道建设全力推动通道与经贸融合发展近日,记者在重庆渝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铁路集装箱场站看到,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地堆叠在场站等待发往目的地,一台台大型叉车、正面吊、推高机往来穿梭作业……重庆渝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智江介绍,2024年,该公司完成集装箱货物29386标箱,同比增长5.8%;非集装箱货物50.56万吨,同比增长31.19%;实现经营性利润245万元。目前,公司正在推动数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力争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物流协同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通道建设,有效汇聚物流、商流、数据流、资金流等,推动我区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释放“大活力”。积极推进通道降本增效。推行空重集装箱双拖,公、铁运输模式转换效率提高35%以上。成功获批“邮运通”试点区县和纳入全市“平急两用”城郊大仓基地总体布局,规模化推动降本增效。持续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深化央地合作,积极招引中铁建共建全国标杆性“川维物流铁公水管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恒阳多式联运项目全年运输超170万吨;化工品铁公水多式联运运营平台持续为西南地区8类危险品集装箱提供一站式化工物联网服务。广安港—长寿港”电动新能源集装箱班轮首航,新投用“130标准船型”6艘,促进绿色航运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开放主体。新升规纳统物流企业2家,渝巴物流申报3A物流企业,中同运获“2023-2024年度化工物流TOP企业”荣誉称号;新培育外贸主体2家,都保科技二手车和恺迪苏蛋白饲料首次“出海”成为外贸新“爆点”;5家企业入选市级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重点引进川维化工、映天辉投资25亿元投资项目建设。推动汽摩配、叶腊石、铁矿石等产品“走出去”“引进来”,全区外贸进出口95亿元,实际使用外商投资1336万美元,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装备制造等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RCEP市场约占36%。深度融入全市智慧物流体系。深度融入“智慧长江”试点示范和“数字陆海新通道”测试应用。外贸进出口企业“单一窗口”使用全覆盖。稳步推进平台数字化。经开区危化品重卡换电站建成投用,完成年货运量11万吨级物流服务公共仓库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渝巴物流自主研发数字货场孪生系统,实现到发数据实时交付;中同运优化智能储运平台,保障化工物流供应链安全可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接入产业能力数字化中心,适时展示区内外贸企业智能通关及物流协同等多跨场景。记者 李秋晨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