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重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望。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言犹在耳。长寿建立健全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实融合,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马力全开的生产线、落地推进的重大项目、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当下的长寿,转型升级稳健前行,新兴产业加快落子,创新生态方兴未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蹄疾步稳,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转型提质增效塑造产业新优势
走进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区,科技感扑面而来。中央控制室内,工作人员远程精准操控设备,数据在屏幕上跳动。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及智能巡检机器人时刻“紧盯”生产现场,并通过5G实时将数据传回中控室,不放过丝毫异常;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利用5G智能终端实时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智能诊断及故障预警;数字孪生平台APC先进控制系统通过自动采集下游装置数据智能调整生产装置负荷。

一系列数字化技改,让这家近60年的老化工企业重焕生机,实现安全与效益双丰收。“我们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出发点,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采用智能AI视频分析、智能巡检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技术,持续对生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并通过5G技术加持,实现了5G在生产运行、检测监测、仓储物流和运营管理四大环节的13个创新应用,助力企业成为国内特种碳酰氯衍生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该公司维保部副部长赵宇表示,数据显示:企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让生产效率提高24%,运营成本降低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1%,碳排放降低11%。

我区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厚积薄发,已成为长寿产业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博腾制药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5G工厂,4家企业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3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大力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国家绿色园区1个。大力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3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方案入选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45项改革成果机会清单,投资2140万元试点建设全市首批“33618”产业集群行业产业大脑揭榜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锻造发展新引擎
春潮涌动之际,长寿大地处处激荡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踏入位于长寿经开区的康普化学萃取剂功能分子设计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投身于溶剂萃取实验之中,每个人都沉浸在紧张而专注的科研氛围里。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重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身为一名制造业从业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志刚说,公司始终围绕绿色高效金属萃取剂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局面。如今,研发生产的铜金属萃取剂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30%的份额。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由康普化学独立研发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锂萃取剂,具有萃取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创新为魂、科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支撑。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其东介绍,我区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以及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瞄准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致力于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去年以来,我区积极联合131家企业,共同打造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同时,成功建成长江低碳产业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研发机构。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各方力量汇聚,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23.9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比增长2.1%,彰显出科技创新驱动下产业发展的强劲活力。
厚植兴业沃土积蓄澎湃新势能
“如何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日前,在亚士创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正围绕如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与专家团队进行交流取经。

这是我区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的生动实例。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入企调研、座谈,全方位、多角度精准洞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现状。梳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难点与堵点后,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且极具针对性的转型报告,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介绍,我区紧盯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创办和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重要环节,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打造具有长寿辨识度的高品质服务品牌。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全生命周期、全行业领域服务企业工作体系,选派200余名专员联系服务700余家“四上”企业,工作质效入选重庆市“十佳服务企业典型案例”。
2024年,我区完善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免税11.6亿元,A级纳税人增长82%,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7家企业入选2024重庆民营企业百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九项行动,新增经营主体13613户、新发展率16.5%。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培育库,新申报升规企业77家,奕翔化工、斯泰克入选瞪羚企业,小康动力等17家企业入选全市“双百”企业,上市企业市值增长超过60%。
勇立潮头扬劲帆,砥砺奋进谱新篇。我区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具有长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的大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记者 李杉 余舸 戴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