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表风采
  • 街采·五年看变化
  • 民生答卷2021
  • 辉煌五年

【党代表风采】雷立:让党徽在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小睿  实习生  包燕玲       12月22日,记者在菩提街道菩提社区看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雷立和同事们忙成一团。因为社保缴纳工作,近期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都来找社区干部帮忙缴纳。       在雷立的办公桌上,一桶香菇炖鸡面,一个喊话筒,沙发上还有一件加班穿的军大衣,成为了雷立最近常用到的“三大件”。从11月初到现在,他已经连续上班一个多月。       “胸前是党员徽章,心中是人民群众。”这是雷立经常和大家说的话,也是他工作的座右铭。       今年11月2日,长寿报告一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雷立带领全体社区干部和200余名志愿者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并提出社区“1+7+7”疫情防控和“三联三动”工作机制,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确保了辖区近6万居民生命健康。       “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党员一起奋斗。”雷立如是说。担任菩提社区党委书记以来,雷立创新性提出“党建引领、企地融合、以文化人”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以建设红心、贴心、暖心、安心、悦心的“五心菩提”为工作抓手,构建社区“融”文化。       为提升社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雷立和同事们创新性开展“三个半小时”学习制度,即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读半个小时报纸、学半个小时原著、看半个小时视频。为了让制度更好落实,雷立带头学习。两年来,菩提社区党员干部人均撰写学习笔记2万余字,整体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为了更好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雷立积极发动社区居民,组建以党员、退休干部、驻地企业职工、居民代表为主体的红色志愿服务队,带领党员开展进军营、进学校、进工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攻破了社区党员管理难的课题,增强了驻地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类社会群体融入社区建设的责任感。       此外,雷立还制定并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制度》,对社区的干部管理、工作学习、经费开支等进行严格的规范,深化社区监察员作用发挥,定期开展走访、随访和接访,制作居民连心卡,对群众反映、咨询的问题及时回复,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也有效改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在雷立和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菩提社区党委获得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而雷立也荣获2021年度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       “党员带头,大家才能凝心聚力共同打造好社区!”雷立说,将不忘初心,为民服好务。

2021-12-24

【党代表风采】任利容:悉心调解化矛盾 真情为民解难题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秋晨       1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黄桷湾小游园看到,许多市民在这里休闲娱乐,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在锻炼身体……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样的环境来之不易,大家注意爱护周边设施和环境卫生!”人群中,一名中年女子正对大家进行劝导。       她是凤城街道黄桷湾社区党委书记任利容,在社区工作已有五年时间。五年里,她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矛盾纾解的方法,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让老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黄桷湾社区地处长寿老城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总人口11702人,有单体楼栋116栋,2个居民小区。辖区居民类型多样,社情复杂,在基层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常常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       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我区对原黄桷湾小游园进行整治。然而整治后形成的一小块空地却成为了群众矛盾的焦点。有的商家看到其中的商机,在这里经营“坝坝茶”,挤占了市民锻炼的空间。取缔茶馆后,周边居民高兴了,但来喝茶的消费者却不高兴了。为了平衡双方利益,社区用隔离网将喝茶区和锻炼区进行物理隔离。       “隔离网虽然隔开了矛盾,但也隔开了党和群众的心!”为了更加合理地化解群众矛盾,任利容四处考察学习,充分借鉴成功经验。两年多来,任利容带着社区一班人无数次上门听取茶馆经营者和群众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并从中找到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成立居民自治小组,按季度向茶馆经营者收取管理费用,用以维护相关设施,茶馆经营者自觉在划定的范围内经营,大家互不干扰,曾经的隔离网也被拆除。如今,凤城街道在这里打造“三香小区”之一的“茶香小区”,别有一番韵味。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这对于黄桷湾社区的居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产生了许多矛盾。创业街四号一单元的楼栋底层是餐饮门店,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因为各自利益不同,楼上居民和餐饮经营者产生矛盾,电梯安装工程迟迟不能实施。       为了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任利容在近一年时间内,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连续召开50多次院坝会,为居民和餐饮经营者进行调解。通过她的努力,如今,电梯安装工作有序开展,预计明年春节投用。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任利容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她说:“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1-12-24

【党代表风采】吕晨晨:当好群众“贴心人”和“主心骨”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杉       2013年进入社区工作以来,她扎根基层,历经多个岗位、多个社区锻炼,始终牢记为民初心,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砥砺前行。       她就是菩提街道文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吕晨晨。       作为菩提街道唯一的一名“90后”女党组织书记,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各项工作,将“以文化人”的建设理念贯穿在社区的日常建设之中。在实践活动中开展为党旗添彩、为居民尽心、为社区立爱、为社会塑正“四为”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好辖区居民。       “在我们社区,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事,都可以找‘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帮忙。他们个个都很热心,而且服务项目多、服务范围广。”提起这支服务队,辖区居民刘女士有说不完的话。       “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是吕晨晨在社区打造的一个志愿服务特色品牌,这支队伍由党员、辖区舞蹈队、太极拳队、巡逻队组长、辖区诊所的工作人员等183名志愿者组成,分为七个利民服务分队,形成了“深入走访,社区定制,党员接单,集中服务”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刘女士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2018年因病去世,家里没有了顶梁柱,三个孩子都在读书,全靠她在超市打零工维持生活,十分拮据。       吕晨晨对辖区进行摸底走访时,把她家的情况记在了心里。节日问候、日常关心……但凡有需要,“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都会去帮忙。       “社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吕晨晨说,以“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为载体,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带动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力争让社区工作更有温度,让群众在社区生活得更加幸福。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为了坚定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吕晨晨积极组织,引导鼓励居民把自编自演的节目搬上舞台,无论是节目策划编排,还是道具服饰的准备,她都亲力亲为,与参演者一同进退,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主心骨”。       通过社区文娱活动,对门不相识的街坊邻里渐渐成了熟人朋友,大小事相互帮忙有了依靠,进进出出有说有笑,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互帮互助氛围。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做好社区工作必须扑下身子,在群众面前没有架子。大事、小事、烦心事,得事事关心、件件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吕晨晨说,将秉承为民初心,把百姓放在心上,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2021-12-24

【党代表风采】李羲:做好环保“医生” 守护碧水蓝天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徐强       截至12月15日,今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9天,无重污染天数……长寿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每一个长寿人都感同身受。而这一变化背后,李羲和他率领的环境监测团队功不可没。       李羲是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也是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他和他的团队长期奋战在环保监测一线,为全区污染源监管、总量减排、环境统计、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持,是一群名副其实的环保“医生”。       记者见到李羲时,他正和同事一起对小康动力厂房烟囱烟气排放进行采样。采样点超过地面20米,唯一的通道是一个狭窄的直梯,厚厚的冬装加之几十斤的测量设备,从爬梯到采样,再到返回地面,一趟操作下来,李羲早已满头大汗。       “冬天算好的,夏天烟囱本身温度高,加上太阳直射,每一次检测就像是泡在汗水里。”李羲笑着说道。       李羲告诉记者,烟囱里面的烟气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气态污染物,必须背着烟气分析仪“上天”监测,爬烟囱是基本功。为了照顾站里的女同志,爬烟囱这种体力活自然落在了男同志身上。       除了监测烟囱排放物,李羲率领的生态环境监测站还承担了全区95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5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37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70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控点、99家重点排污单位、32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核与辐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监测事项。       有效的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如何让环境监测数据说话,则变成全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的一张张“药方”,这也是李羲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领头羊”,李羲率先在全站带头搞起了科研攻关。过去几年时间里,李羲首次在长寿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填补了长寿大气颗粒物削减工作在科学性、精细化定位定量方面的不足;首次核算桃花河水环境容量,为流域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首次在长寿区开展臭氧污染物成因分析以及VOCs的来源解析……他开展的众多科研成果为有关部门掌握污染源信息、制定应急措施和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李羲的示范作用下,如今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已具备包括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生物、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环境监测领域参数共计166个,机构的专业技能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公信力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更有责任冲锋在前。”李羲表示,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发挥好生态环境监测“顶梁柱”作用,为守护好长寿的碧水蓝天不懈奋斗。

2021-12-24

【党代表风采】刘亚丽:打造西南地区中空塑料包装行业领军企业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辉  实习生  包燕玲       从股金487万元到2016万元;       从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到现在的7000多万元;       累计实现净利润6108万元,净资产3622万元,分红2528万元,平稳完成二次资本重组……       说起重庆新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这些变化,都与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亚丽的努力分不开。       12月21日,记者在重庆新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里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机器的微呜,干净明亮的厂房里,工人正在操控着机器的运行。一旁,刘亚丽正与几名公司技术人员一起检查产品质量。       2001年,为适应川维厂改制的需要,对全厂的包装企业进行整合重组,重庆新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新公司成立之初,模式是新的,人员是老的,工作千头万绪,事业百废待兴,靠着历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狠抓安全质量,创新经营模式,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2016年,刘亚丽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当时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在心,唯有苦干实干,才不负众望。”刘亚丽说,上任之初,恰逢川维公司的包装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为了企业的生存,她们不得不转变观念,亲自带着党员团队制作招标书进行投标。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刘亚丽明白只有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才能让公司站稳市场,长久发展。于是,她在公司提出了“稳中求稳、稳中求进、稳中求精”的总体工作思路,针对新天公司作为改制企业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顶住重重阻力,大力精简管理团队、实行定岗定员定责、推进技术创新、升级改造设备、实施从严管理等。       “只有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精了,市场也就来了。”刘亚丽说,改革后的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各类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从最初的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到现在的7000多万元,实现了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股金从487万元增长到2016万元,公司先后获得长寿区A级纳税信用企业、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并取得各项专利14项,得到全体职工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同时,刘亚丽坚持以党建统领工作全局,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推进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企业的党建最主要的是要做实、做活,员工自然就愿意跟着你实打实地去干,这就有了一股向心力,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凝聚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刘亚丽表示,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如今公司实现了党建成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刘亚丽表示,接下来,公司将深挖潜力,科学实施设备升级转型,推进工业化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朝着“打造西南地区最强最大中空塑料包装企业”的宏伟目标,脚踏实地,锐意前行。

2021-12-24

【党代表风采】赵明镜:让学生怀揣梦想走进教室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娟       在桃源小学,人们经常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走进教室,每天上下午巡查,看课堂、看教室、看学生;他走近学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促膝谈心;他走进食堂,观察食堂工作人员工作状态,查看食材质量……       他,就是桃源小学校长赵明镜。       赵明镜在教育战线工作30余载,对这片沃土怀揣着深厚的感情,更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16年6月,他调任桃源小学校书记、校长,开启了一段“静美教育、幸福人生”的教育生涯。       身为一个学校发展的引路人,赵明镜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上、作风上、业务上,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担当作为,以“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坦荡做人、依法办学、遵循教育规律”作为做人和管理的准则,坚定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他重视党组织建设,抓实抓好“三会一课”,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他坚定信念,学校必须以文化立魂。“学校应该是文化生长的地方。”赵明镜说,校园文化不仅能引领师生成长和进步,更要润泽师生生命,还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和人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应该是区域内先进文化的代表。       为此,他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营造“干部队伍团结创新、教师队伍和谐向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家校氛围合作融洽”的良好育人氛围;他提出“静美教育、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将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静美”核心理念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希望,每一个老师每天满怀期待来到学校,每一个学生每天怀揣梦想走进教室。”赵明镜这样描述他的办学追求。       除此之外,赵明镜还以身作则,做好具体工作的先进代表。他积极深入课堂,每天上下午巡查教室,查看教学状况,指导教学管理行为,并积极参加听课、议课等教学研讨活动;他经常深入教师群体,了解老师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疏解情绪、化解矛盾,成为教师们的良师益友;他时常走进学生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促膝谈心,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走出心理阴影,阳光自信起来;每当学期开学,他都要到师资调整的班级,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教师,向老师介绍优秀的学生和班集体,让他们彼此增加互信,促进班级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他还经常走进学校食堂,观察工作人员工作状态,查看食材质量,保证全校师生吃得安全吃得卫生。       辛勤耕耘结硕果。近年来,桃源小学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国儿童阅读优化基地、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等光荣称号。这让赵明镜倍感欣慰,倍觉鼓舞,并立志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小学教育的桃花源。

2021-12-23

【民生答卷2021】如何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长寿干了这些事……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辉       今年以来,我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围绕关爱“一老一小(老人、小孩)”、帮扶“一生一困(大学生、困难群众)”、解决“一堵一安(交通拥堵和安全)”、改造“一旧一危(老旧小区、危房)”方面,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办了哪些实事,实际成效如何?今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民生答卷2021”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如何将关爱“一老一小”民生实事办得更有温度和力度?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完善兜底性、普惠性服务,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用爱托起稳稳的幸福。        聚焦老有所养 升级服务载体       “各位叔叔阿姨跟我一起做操,一、二、三……”12月6日,记者在邻封镇敬老院活动室看到,工作人员带着几十名老人一起做“手指操”。老人们揉揉手腕、按按头顶,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室内安装了空调的,冬天也暖和。”正在做操的老人包月书笑盈盈地对记者说。三年前,包月书还独自一人居住在邻封镇上坪村的老房子内。随着年岁渐长,生活渐渐不能自理。后来,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他申请入住邻封镇敬老院。       “房间铺设了防滑地砖,防止大家磕绊、摔倒,厕所安装了坐便器,如厕很方便。”包月书说,政府还对敬老院的公共淋浴室进行了热水系统改造,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洗上热水澡,住起更加舒适。       然而在几年前,邻封镇敬老院却是另一番景象:淋浴室没有热水,老人们只能通过提热水到淋浴室洗澡,容易感冒还不方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长寿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对农村敬老院设计、建设、设施设备、管理、补助等进行明确,投入200万元对全区8家符合条件的农村敬老院进行热水供应系统、老人房间标准化、公共洗浴间适老安全化升级改造,配齐了各类基础设施设备,大大提升了老人居住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外,我区还围绕“质量更好”实现新突破,养老服务供给优化有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老年生活温暖幸福。       编制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推进区域性鹿坪和兴隆老年养护院建设以及双龙、云集和但渡等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进专业力量对全区253户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共计改造1098项。实施租金补贴和运营补贴,推动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引进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托管运营城区社区养老服务站,城区2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全部实现了社会化运营。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力度,2021年新增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打造区级智慧养老平台,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35班次720人次,提升人才专业水平。       同时,保质保量规范发放老人福利补贴。从2021年1月1日起,100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由原500元提高到800元;96—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由原100元提高到200元;新增90-95岁的老人每人每月100元,受益人群由原来的300多人扩大到3000多人。        健全举措体系 呵护健康成长       上个周末,家住万顺镇万顺村的刘蕊琪度过了一个有意义又忙碌的假期。她每天在村里的“爱心家园”学习、阅读、娱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很多新朋友。       万顺镇的留守儿童比较多,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仅春节回家一次。由于从小缺少父母陪伴,孩子性格大多比较内向,也缺乏自信。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区民政局在万顺村成立了“爱心家园”,采取“社工+志愿者+留守儿童”模式,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的专长,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让他们在安心学习、快乐生活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成立“爱心家园”为留守儿童打造“儿童之家”,只是我区关爱“一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着力构建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关爱保护特殊群体,选配19名儿童督导员和266名儿童主任,建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建成凤城街道、云集镇、万顺镇3个“儿童之家”示范点,为全区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此外,我区多措并举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需求。通过新建、改建闲置校舍以及新设、回收等方式,新增菩提街道民生佳苑幼儿园、晏家街道尚城幼儿园等7所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1170个;2020年春期完成回收凤西苑小区民办园并举办为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270个;利用晏家中学闲置校舍改造并举办为公办园晏家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90个;筹措资金对城乡14所公办园进行扩建,扩大办园规模,改善办园环境,增添设施设备,提高等级标准,通过提档升级改造,新增公办学位540个,目前桃花溪幼儿园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对190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集中专项治理,试点推进“四点半课堂”等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发挥最大效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实现了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有所乐、有所得。

2021-12-24

【民生答卷2021】“一旧一危”改造托起百姓安居梦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杉   住房对老百姓来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是安宁、是幸福、是避风港……“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也是每个人的梦想。 近年来,我区坚持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问题,“内外兼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危房改造让村民住进“暖心房”,喜圆安居梦,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资料图)   旧貌换新颜 “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一栋栋老旧楼房被重新粉刷,一扇扇漏风的老钢窗被双层玻璃塑钢窗代替……近日,记者走在我区改造后的各个老旧小区,所到之处皆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原来小区比较老旧,停车也麻烦,没有运动场所。改造后,环境越来越好,在小区里散步都舒适很多。”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让林庄小苑小区居民龙永辉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区“涅槃重生”,和新小区没啥差别。 龙永辉居住的林庄小苑小区,有着大多数老旧小区都有的“通病”:墙体老化破旧、环境脏乱差、停车难……如今,小区环境大幅改善,看着整齐划一的车位、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大家打心眼里高兴。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百姓幸福。据了解,全区现有老旧住宅楼栋1200余栋、建筑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居民4万余户,主要位于凤城街道,按照工作计划,2021—2025年前基本完成对建成于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单体楼栋)进行改造。 区住房和城乡建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关负责人李希平告诉记者,2019—2020年,我区对望江路、三峡路、凤岭路、骑鞍4个社区的林庄、火神街等9个片区进行了改造,惠及7853户261栋,共计80.62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2021年,我区启动望江支路、汪家湾等6个片区改造工作,惠及5554户168栋,共计62.85万平方米,改造后将全面提升望江路、黄桷湾区域城市品质。目前,6个片区项目一期、二期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超额完成计划改造任务。 (资料图)   从“忧居”到“优居” 村民住进“舒心房” 走进邻封镇三化村高伯寿的新家,干净整洁的小屋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房屋面积不大,却拥有敞亮的客厅、干净的厨房、整洁的厕所和独立的卧室。几垄菜地种上了时令蔬菜,一派宜居的田园生活景象。 年逾七旬的高伯寿是一位低保户老人。受益于危房改造工程,今年他拥有了这座新房子。“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不然我一辈子也修不起这样的房子。”搬出“忧心房”,住进“舒心房”,高伯寿内心充满感激。 “住房是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危房改造是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让群众安居,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区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资料图)   近年来,区住房和城乡建委认真抓好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围绕“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的总目标,做到五个“绝不”:全域安全排查,做到“绝不落下一户”;全面安全鉴定,做到“绝不留下一户”;全数信息比对,做到“绝不错改一户”;全力分类实施,做到“绝不遗漏一户;全面出台政策,做到“绝不走样一户”。 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中,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分类施策、全面保障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切实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力助推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全区累计改造农村危房5849户,其中C级1684户,D级4165户,累计投入各类补助资金1.57亿元。“四类”对象累计改造5162户,其中C级1284户,D级3878户。截至10月,各街镇动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共计54户。  

2021-12-15

【民生答卷2021】不断解决“一堵一安” 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和放心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小睿  实习生  包燕玲       12月10日上午8时30分,桃花转盘出现了上班车流拥堵。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名交巡警立即赶来,站在马路中间,指引车辆有序通过,车流拥堵情况随即而解。       “老城到新城比以前畅通了很多。”“早高峰也比以前快多了,效果很明显。”不少驾驶人纷纷表示,出行比以前更加方便了。       这只是我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解决“一堵一安”(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一个缩影。记者从区交巡警支队了解到,今年以来,区交巡警支队根据“路口精细、路段高效、片区均衡、区域协作”的原则,聚焦“一堵一安”这一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持续深化城市缓堵保畅治理工作,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畅通,让市民出行更舒心和放心。       今年以来,区交巡警支队以城市主干道为轴心,辐射周边支干道及重点路口路段,严查重点违法,认真分析辖区道路交通特点与规律,加大重点路段、时段管控和客货车、出租车等重点车辆管控力度,先后开展了消防通道整治、车辆违停整治等10余项缓堵保畅专项整治,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违法行为4万余起,同比上升37.2%,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优化渝警骁骑勤务,采取“固定卡口+流动巡逻”的模式灵活布控,提高路面见警率及管事率,缓解城区早晚高峰拥堵;对桃花大道、文苑大道开展乱点整治,并顺利通过总队验收,缓堵保畅成效显著;优化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实施分级分类车辆查控和布控联网联控,录入各类交通违法3万余件;对全区信号灯优化配时100余次,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通过交通劝导等方式,向市民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劝导人们有序乘车、安全行路、文明礼让,并号召机动车驾驶人在行至斑马线前要主动减速慢行,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对不遵守礼让规定的驾驶人进行口头教育或警告,让驾驶人养成文明行车的好习惯。

2021-12-11

【民生答卷2021】长寿:帮扶“一生一困” 共享幸福生活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娟       就业是生活之本,也是民生之本。然而,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等不利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高校毕业生工作如何落实?困难群众如何谋得一份工作?为此,我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简称“一生一困”),实施积极的针对性就业政策,分类管理、精准服务、在线登记、持续接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通过就业改变生活困境。       “同学,你大学专业是化工相关类的,有没有意愿去经开区就业……”今年以来,我区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几乎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沟通就业问题。而这正是我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出的积极举措之一。        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负责人介绍,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如何实现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就业,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他们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一联系沟通,了解就业需求,针对性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其中,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提供援助,实施分类管理。不仅如此,还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培训意愿,分类开展针对性地定制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而困难群体的就业,大多受制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较为单一等因素,就业更为困难。对此,区就业和人才中心针对愿意在本地就业的困难人员,深入开展“长寿就业形势好、本地就业机会多”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加强就业宣传引导;通过发送用工短信,开展在线登记就业意愿活动,邀请区内返乡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线填写求职意愿、就业需求,收集其就业意愿,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创业和培训等政策帮扶,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       同时,施行“线上、线下”结合,精准送工送岗,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帮助800余名贫困人员提升就业技能,指导街镇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1089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扶贫车间10个,切实加强脱贫人员的就业。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落实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千方百计把脱贫劳动力群体稳定在就业岗位上。        数据显示,我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6759人,公益性岗位结存在岗1271人,农村服务型岗位安置438名,扶贫车间吸纳37人。开展脱贫劳动力家政服务、电子元件装配等特色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生活补贴30余万元。       一年来,我区通过各类积极就业政策,共帮扶大龄失业人员、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等登记失业困难人员就业3246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6%。

2021-12-11

【喜迎党代会】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亮丽成色——我区生态环保工作五年成就综述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曹丽华       公园修在家门口,绿色充盈生活中。这种“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景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寿市民身边。       五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推动长寿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鲜明底色和亮丽成色。        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       “长寿的空气质量变好了。”这样的改变对长寿市民而言,是可见可感的。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发布12月15日重点区域PM2.5浓度排名。其中,我区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正向排区县第二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年来,我区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厚植了全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绿色底色。       打好蓝天保卫战。在交通污染控制方面,抽检油品质量266家次,淘汰黄标车13800余辆、老旧车3500余辆,城区纯电公交车全覆盖;在工业污染控制方面,关闭高能耗、高污染水泥厂3家,永久性关停长寿化工厂,去除钢铁过剩产能90万吨,关闭退出29座非煤矿山和所有煤矿;在生活污染控制方面,完成355家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至33.64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257天提高到2020年的333天。       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三水共治”,完成全区11座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58亿元,完成龙溪河流域生活污染治理以及长寿湖湖泊的治理修复等,共完成项目17个,确保长江长寿段水质保持Ⅱ类,御临河、龙溪河、桃花河水质保持Ⅲ类,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打好净土保卫战。累计实施2万余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率保持95%以上,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区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达12万余吨,位列全市前列,规范处置率保持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1%,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        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清晨推开窗户,有随处可见的“绿色”,让人神清气爽;走出家门,有干净整洁、绿植环绕的小游园,让人倍感舒适;驾车行驶,道路两旁鲜花绿树一路相伴,让人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亦能心旷神怡……       在长寿,实现这个梦想的人越来越多,家住朵力6号的居民王莉就是其中一位。每天傍晚,王莉都会和家人去圣天公园散步,看着公园里的孩子嬉闹,老人们锻炼聊天,生活悠闲又肆意。       五年来,我区加大投入,融绿入园入城,以科学的绿化体系布局,推动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功能提升,使之成为有特色、有品质、有生命的诗意栖居之地。       实现新增城市绿地320公顷,绿地覆盖率达34.90%,新建一批包括北城大道、桃花河滨河公园、凤山公园、桃花公园、云峰寺公园、圣天公园以及中科未来城公园等,绿化管护面积增加4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量显著提升。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任务58.5万亩,巩固3.6万亩“两山一带”城市森林屏障,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5%。       同时,我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足“山水”文章。依托寿山、寿水、寿湖、寿乡,打好“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特色乡村游”三张牌,提升“天赐长寿·人人向往”品牌价值。目前,长寿湖景区评“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气候养生类)”、重庆首批十大旅游度假区,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       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成为现实,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链”“升级键”。长寿慢城是我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市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它位于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内,依托这里的4.8万亩集中成片的晚熟柑橘,将乡村振兴与“国际慢城”理念进行结合打造,如今已成为众多市民的休闲打卡地。而项目核心区的农民也受益匪浅,去年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余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1倍。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是宋代文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形容洞庭湖美好景象的经典名句。如今,用这些辞藻来形容桃花河以及其两岸的景象也恰如其分。       前些年,桃花河污染严重。我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谋划打好桃花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提出“流域治污、河道清淤,景观打造、生态修复,集中整治、长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开展桃花河污染攻坚整治。       如今的桃花河迎来了蝶变:河面的漂浮物不见了,看到的是清澈见底的一湾碧水;沿岸难闻的恶臭消失了,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景观带;泥泞的小路没有了,看到的是通畅无阻的休闲步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全力构筑“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新格局。       着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科学编制长寿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332.22平方公里,坚决禁止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项目,严控与主导生态功能不符的开发建设活动;推进国家排污许可环境管理改革,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       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理念。实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构建三级河(湖)长体系,设立三级河(湖)长,在全市率先设立独立的街镇环保所,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全面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完善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细胞创建,引导市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近年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8.5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下降到32%以下。       踏歌而来,向绿而行。如今,从长寿的田园乡村到城市街头,已是“小河青青大江净,水碧山青如画屏”。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乐的动人画卷正在长寿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2021-12-21

【喜迎党代会】用心用情办好“百姓事”答好“民生卷”——我区社会民生事业五年成就综述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辉 实习生 包燕玲   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脱贫19649人,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城乡医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保持在98%、95%以上;成功引进2所高校,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平安长寿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的93.78%上升为2020年的99.07%……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方位谋划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折不扣把民生优先战略落到实处,切实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让长寿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资料图)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多 去年9月,在区体育中心广场举行的“2020金秋送岗”专场招聘会上,只有高中学历的程力在重庆安格龙翔制药有限公司找到了心仪的岗位。他说,因为学历问题,此前他在外地找工作屡屡碰壁,这次应聘的岗位是生产操作工,五险一金齐全,还有在职培训、带薪年假、节庆礼金等福利,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十分满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五年来,我区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发放社保补贴1.25亿元、低保就业补贴110.3万元,兑现失业保险各项稳岗返还1.94亿元,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3840人,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此外,我区还推行“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开展智能制造等职业培训近4万人次;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创建创业示范山村3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开展创业培训87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6亿元;发挥智慧人社作用,提供智能终端、互联网、信息发布、现场招聘、职业培训“五位一体”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等3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6.5万个;制定失业风险应对预案并加强动态监测,失业保险失有所助作用发挥明显,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年均增长9.1%。 五年来,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以“四个率先”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城乡医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保持在98%、95%以上;累计配租公租房1.6万套、惠及4.1万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长年保持在60%以上,年度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街巷村落,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生活,群众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   不断增进民生新福祉 人民群众幸福感更足 清晨,家住晏家街道的居民陈江丽迎着晨光,把女儿送到离家300米处的晏家幼儿园后,再到单位去上班。晏家幼儿园的前身是晏家中学闲置校舍,由于教育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被改造成幼儿园,招收附近的学龄前儿童。“把闲置的学校改建成设备齐全的幼儿园,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收费又低,帮我们省去了一大堆麻烦!”陈江丽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解决了孩子们“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五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成功引进2所高校,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投入7766.2万元,改造校舍面积1.49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一个个校园里书声琅琅,一所所新建中小学校拔地而起;添置设施设备8.34万台件套,不断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全区“两类学校”无D级危房,加快推进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现代化,建设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9所,基本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教育现代化水平节节攀升。 “十三五”期间,我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医疗、养老服务、文化惠民等方面同样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努力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我区新增医疗机构95个,区内、基层就诊率提升至90%、50%,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北城分院建成投用,获评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医用高值耗材治理,价格平均下降54%、64.7%,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3%和70%以上,百姓看病就医有了“医”靠。 民政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全区各类养老机构达到31家,养老床位从2828张增长到3433张,增长21.3%,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文明治丧经验成为全市“蓝本”。 同时,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建成“农村半小时、城市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新建体育阵地600多个,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较2017年翻番,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资料图)   社会治理提质提效 老百姓安全感更强 今年夏天,葛兰镇盐井村独居老人张贵淑的自来水管破裂,导致大热天用不上水。中午室外高达40℃的高温,接到电话的湾长程志强马不停蹄赶到现场,为老人更换水管。 不一会,白花花的自来水立刻涌了出来,张贵淑老人感激不已。 为了更好服务百姓,盐井村通过“村小组推荐+村民自发投票”的方式选举了46个湾长,湾长采取一年一任制,除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执行管理规定,搜集村情民意,还负责治安巡逻,化解邻里矛盾,帮扶困难群众等,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文明乡风在此蔚然成风。 “十三五”以来,我区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提质提效社会治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平安长寿”建设成效显著,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个,对60余个治安乱点地区实施动态挂牌整治;深入开展“渝安2号”“集群打零”“打击跨境电商赌博”“全民反诈”等系列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强力整治“黄赌毒”、“盗扒骗”、涉众型经济犯罪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破获长寿有史以来犯罪团伙规模最大、缉捕团伙成员最多的“3·25特大跨境网络诈骗专案”,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的93.78%上升为2020年的99.07%。   (资料图)   “雪亮工程”基本建成,区“综治中心”视频指挥调度指挥大厅建成投用,晏家街道、梅村社区、盐井村等镇街、村社“综治中心”规范运行,探索推广盐井村“湾长治理”,梅村社区“李大姐调解室”等基层治理经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心治“六治融合”做法在全市得到肯定。 此外,我区还深入开展“枫桥经验”长寿实践十项行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法治政府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双下降”,社会大局实现“五年安、五年稳”。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新起点上,我区将顺应人民新期待,奋进新征程,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12-18

【喜迎党代会】建设美丽宜居之地人人向往之城——我区城市建设五年成就综述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徐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长寿,正向着这一目标迈进。 高铁车次多了,高速路更通畅了,出行更方便了;公园增多了,市容整洁了,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了;老街区变身旅游景点,大农村焕发新生机,出门就是景点……五年来,每一个长寿人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   过去五年,我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一幅人人向往之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资料图)   交通互联互通 城市格局优化 近日,记者在三科农商城看到,一辆辆装满蔬菜的大货车开进商城后,经过批发商一转手,蔬菜不需下车就能迅速发往重庆主城及长寿周边区县。 “从‘长寿北’下道,10分钟内就能到达农产品市场,这大大缩短了我们的运输时间,节约了成本。”看到三科农商城人气一天比一天旺,商贩们喜笑颜开。 今年7月,随着渝长复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重庆中心城区与长寿再添一条快速便捷通道,靠着便捷交通带来的红利,三科农商城迅速成为主城都市区农副产品保供稳价的重要集散地,企业和商贩们切实感受到交通改善带来的实惠。 我区毗邻重庆中心城区,产业基础良好,在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我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牵引,加快推进道路建设组网入圈,实现了“铁公水空”互联互通。渝怀、渝利、渝万铁路和渝宜、长涪、三环高速交织交汇,“三高”“三铁”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对外高效互联互通。随着长寿直达钦州铁海联运班列的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更加完善。 凭借绝佳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我区赢得了发展先机。融入成渝协同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携手共建合广长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功能区纳入全市规划……长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成功跻身重庆主城新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随之,渝长复线高速公路通车,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渝宜高铁确定在长寿设站,长寿正加速接入重庆主城“半小时通勤圈”。 得力于交通的互联互通,我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城市格局更加优化,未来将全面全力承接重大城市功能布局。   (资料图)   产城相融共生 城市活力凸现 近年来,我区一直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并举,产城融合发展让城市活力凸现。 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已建成国家级长寿经开区和市级长寿高新区两大开放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名片,汇集世界500强企业25家、跨国企业55家、上市公司57家,形成五大极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以新材料和钢铁冶金为主的长寿制造业能级迈入“千亿级”规模。 得力于产业的强大支撑,我区城市扩面提质。近年来,我区城区建成面积累计增加8.1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城市建设成果丰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年均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桃花河环境综合治理,新增公共停车位1800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一批骨干路网、管廊线网建成投用,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我区始终坚持建管结合,改造老旧小区15个,新增城市公园4000亩,城市的颜值、气质不断提升;同时“马路办公”成为常态,扎实推进“大城三管”,成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资料图)   文旅融合发展 城市品质提升 “长寿是工业大区,没想到旅游也发展得这么新!”最近一段时间,刚到长寿工作的杨女士特地安排家人来了一场长寿深度游,经历了长寿古镇漫步、长寿湖垂钓、邻封采柚、慢城徒步后,全家人对长寿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区县,我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天赐长寿湖”“菩提古镇”“菩提长寿山”景区,以“长寿文化”为核心,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我区实现了旅游由点到线、串线联片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天赐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品牌唱响全国。 五年来,我区旅游基础条件持续升级,三大4A级景区功能不断完善,滨江长寿谷加快建设,三倒拐街区长寿缆车站等成为网红景点,以悠享“慢”妙生活的理想之地长寿慢城,迅速成为网红景区,成为长寿旅游必去打卡点,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文旅融合新业态推陈出新,乡村旅游、寿文化游、研学游、康养游新兴旅游方式成为长寿文旅新名片。   (资料图)   我区还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同城化发展等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川渝地区旅游联动发展,与四川广安、攀枝花、垫江、丰都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动推出川渝旅游精品线路6条,携手开展川渝文化旅游路演活动、文旅消费季非遗文化赶场系列活动,共同打造巴蜀文旅走廊。 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人气,也反向推动了城市品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区现有文化企业2785家、旅游相关企业2180家、国家4A级景区3家、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1个、市级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3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7个,长寿湖景区获评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气候养生类)。 美丽宜居之地,人人向往之城,未来的长寿,必将以崭新的奋斗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1-12-17

【喜迎党代会】走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区产业发展五年成就综述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李秋晨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5+1”主导产业优势日益显现;现代农业园区正式成为重庆长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9个村镇获评国家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自然长寿”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唱响;专业市场相继建成投用,城市商圈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地标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 (资料图)   五年来,长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现代商贸业提档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资料图)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在中国宝武三季度劳动竞赛中,重庆钢铁1号高炉以出色的低碳、综合竞争力能力连续获评“低碳冠军炉”和“高产冠军炉”称号,成为高产又低碳的代表。 作为我区钢铁产业板块的龙头企业,重庆钢铁融入中国宝武以来,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优势,加快推动绿色高效发展,生产经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跃居全国前列,在加快打造中国西南地区钢铁业引领者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重庆钢铁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区工业以聚焦高质量、发力供给侧、推进智能化为抓手,全力落实“千百亿”行动,工业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加快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一方面,我区着力推动规模工业跃上“新台阶”,制造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排名全市工业大区前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6%,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6%,其中2019年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由负转正达到44.5亿元。以重钢、川维化工、巴斯夫、云天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5+1”主导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7%,集群化优势日益显现。工业亩均投资和产出强度分别达400万元、500万元,税收贡献提高12个百分点。   (资料图)   另一方面,我区加快推进产业迭代升级,实现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推动钢铁冶金向差异化、品质化转型发展,大力引进特殊钢、高强钢项目,钢铁产业链条顺利实现去产能、补链强链。综合化工产业聚焦新材料方向,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成功实现向聚氨酯全产业链、膜材料和电子材料等领域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51%降到2020年的43%。聚焦新材料产业链条关键性“断点”,形成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树脂、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电子材料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新材料产业产值183.2亿元,占全市新材料产值的23.6%。   (资料图)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今年1月起,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全面启动,一时间,我区出产的各类高品质有机水产品成市场上的香饽饽。作为水产养殖大区,目前,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5万亩,居全市第一,年产水产品4.4万吨,年产有机水产品近5000吨,在全市独树一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重庆获得认证的有机水产品数量有16个,而我区就占了14个,占比87.5%。 仓廪实则百业兴。五年来,我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做精做特做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资料图)   调优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我区着力做大长寿橘、长寿柚、长寿鱼、长寿鸡蛋四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长寿橘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长寿柚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9万亩,禽蛋年平均产量6万吨左右。突出“品自然好味、享长寿滋味”,成功对外发布“自然长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长寿柚、长寿橘包装设计并全面推广使用,制定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积极融入市级“巴味渝珍”品牌推广平台联动打造。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零突破,聚焦优势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开展长寿区渔业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长寿鳙鱼成功纳入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名录,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零的突破。 扶引龙头,做大做强产业农业。我区加大农业重点产业扶持,积极发挥项目资金效益,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同时,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力度,进一步修定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区级龙头企业从113家增至121家,农业产业化规模继续扩大。我区通过强化农业功能拓展、培育新型业态、发展新型主体、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实现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我区丰富宣传推介形式,助推长寿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完成醉美乡村网络推介乡村旅游线路3条,利用华龙网、大渝网、今日头条、微信等网络媒体或平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乡村旅游线路及景点10余次。   (资料图)   现代商业提档升级 城市形象更现代市民生活更美好 前不久,三科农商城·重庆东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该交易中心是由三科控股集团斥资25亿元开发建设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总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该市场填补了渝东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空白,是我区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五年来,我区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商务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流通市场日益繁荣、现代商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寿特色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崛起之路,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资料图)   我区以4个专业市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商贸物流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目前,重庆东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顺利开业,月进场量1.7万吨,月交易金额1.7亿元,目前市场入驻率达80%,入驻商户958家。此外,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重庆东部汽贸城即将建成,预计入驻企业40余家。重庆东部智慧物流中心已启动建设,将打造长寿快递物流电商产业园。长寿钢材市场拟启动国内高标准钢材市场考察招商工作。 抓城市商圈建设,繁荣消费市场。我区升级改造世纪广场等传统商圈,引进阿吉豆、古茗等网红店22家,截至目前,实现营业总额约4亿元。鼓励夜间经济发展,新打造金科·美邻汇网红街区,目前签约商户50余家,招商率达96.1%。其中,乡村基、莱得快、吉祥馄饨等15家知名连锁品牌入驻,张记水滑肉、只煮面、帅胡子烧烤、焙里思等35家长寿本地老字号餐饮品牌全面升级换代入驻。届时,将点亮长寿夜生活,引领长寿新时尚,成为长寿第一条24小时不打烊、高品质网红街。此外,我区打造的地标商业综合体——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4年正式营业。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