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新质生产力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成为各地“百舸争流”的澎湃动力。放眼长寿,现阶段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该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如何在经济转型中蓄势发力、引领全区经济发展?即日起,人人长寿客户端推出《新质生产力 引领开门红》,敬请持续关注!

【记者观察】长寿:数字化转型赋能“三农”工作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和新动力。 近年来,我区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以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三农”工作,在“一体两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化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云台镇的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重庆长寿控制展示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远程操控一台“鸿鹄T70”拖拉机,通过屏幕看到,这台在几十公里以外的拖拉机按照规划路径进行作业。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重庆长寿控制展示中心是重庆市丘陵地貌“伏羲农场”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与区政府合作建设,占地规模2500平方米,包括“伏羲计划”控制展示中心、伏羲农场信息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围绕丘陵地貌农业全程无人化装备研发、数字农田伏羲系统、农业大数据平台、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研制开展合作,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我区山地和丘陵占比较大,河谷平坝占比较小,在农业基础条件方面存在道路不通、通信基础薄弱、水电灌网成本高等问题,在机械设备方面,特色种植机械缺乏。为解决这些问题,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聚焦科技创新,在我区建设1个五万亩为单元,聚焦丘陵地貌的“伏羲网格”,在这个网格中,用信息统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伏羲计划”实施,中国科学院结合丘陵农艺,针对浅丘地貌种植,为“伏羲农场”定制了专门适用于丘陵地形的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丘陵地形中移动自如,执行各种农业任务,如播种、施肥、除草等。利用伽马能谱检测技术对我区所有耕地进行体检,农机跑一遍,就可以检测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问题。开展“株级”管理种植试验,通过对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可以精确地控制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未来智慧农业数据体系奠定基础,结合卫星互联网技术,实现丘陵农机的智能网联,使农机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数据传输,提高农机作业精准度和效率。数字化提升渔业生产效益近日,记者在重庆市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对翘嘴红鲌养殖数据进行监测,通过电脑屏幕能够精准了解溶解氧、水温、水深等情况。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套智慧渔业系统,能随时精确掌握各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通过远程操作精准控制相关设备运行,确保水质各项数据符合不同鱼类的生长要求,提高养殖效率。渔业是我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渔业的生产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渔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为此,我区在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渔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据了解,水产养殖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各基地点位的水质情况,及远程自动调节水质设备,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使用水产养殖智能系统养鲈鱼,每亩增产约10%—15%,亩均增效可达1000元—1500元,还减少了水产养殖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在水产养殖领域,通过试验基地建设,应用水质在线监测控制、水质预警等物联网技术,可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渔业养殖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工、节约资源。区农业农村委科教信息和市场品牌科科长杨政介绍,开展水产养殖智能化试验示范建设项目是我区推进农业生产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的积极探索,对周边地区的养殖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设施化养殖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力促进区域渔业经济发展。数字化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这次参加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又攒了5个积分!”5月21日,万顺镇垭口村4组村民丁艳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积分制,村里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参与积分制工作。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区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数字化平台,是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推行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我区积极搭建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数字化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支撑政务服务模式与方法创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据了解,我区借助中国移动资源优势,率先将数字化积分平台与中国移动线上积分兑换商城打通,形成从“审核积分”到“兑换配送”的数字化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村民积分兑换物品丰富化、积分兑换场景可视化、积分兑换物品配送定制化,积分制数字化运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通过遴选海棠镇庄严村等10个积分制推广示范村,进一步探索“积分超市线上线下布局+积分兑换闭环管理运行+场景运用先行示范推广”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用”模式。“益农信息社”是农业农村部为补齐乡村信息化发展短板而建设的村级服务阵地,我区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村民积分兑换商品的“线下体验店”,目前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村民不仅可以尝试线下兑换米面糖盐等生活物资,还可以体验“积分线上换取农药化肥、线下送货到村”的农资服务。此外,我区在落实十年禁渔政策中,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工作。我区于2022年初安装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该系统共设置13个视频监控点位,基本实现境内主要河流全覆盖、无死角监控。这些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在距离河岸较远的通信铁塔上,实现对河面及岸线24小时全天候智能监控与主动预警。该系统具有全天候高清自主巡航、智能识别、违法行为及时精准推送预警信息等功能,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执法的优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绍明告诉记者,该系统投用以来,渔政执法效率明显提高,通过现场执法与数字化执法协同联动,形成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和强大震慑效应,非法捕捞、非法垂钓等涉渔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长江长寿段生物多样性恢复性效果显著。记者  李秋晨

2024-05-22

刘小强在调研双象光学项目投产情况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15日下午,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在调研双象光学项目投产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冉洪参加。双象PMMA、MS项目是我区“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特别重大项目之一。2021年5月,江苏双象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区成立重庆双象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具备自主生产高端MS产品的内资企业,可实现年产值达40亿元。在重庆双象光学材料有限公司DCS中控室、品管部、包装车间,刘小强边走边看,实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产品性能、要素保障等情况。他指出,PMMA、MS产品应用场景广泛,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希望企业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相关部门要主动深入一线,积极践行“三服务”,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刘小强强调,先进材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科技创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能级及产品附加值,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要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长寿经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打造世界一流园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殷湖北参加调研活动。记者 张申欣 朱九天

2024-05-15

长寿高新区:加快建设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

5月11日,记者从长寿高新区获悉,园区正深化与重庆交信物联科技公司的合作,加快建设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重庆交信物联科技公司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下属专业运输物流科技平台,致力于建设长寿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物联网,把长寿区作为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区域总部基地。该公司立足长寿区的特点和定位,围绕交通数据,驱动政府管理和产业发展,形成“政府数字化管理+应用数字化服务”数据驱动应用的创新模式,融入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大脑“一体化”建设。据介绍,数字运输物联长寿示范网重点建设辖区港口码头、铁路货运站、大型工厂、公共仓储等运输物流基础设施TMS服务平台,打通企业端TMS和司机端APP,推动人车货场途的全景可视化和效率优化。记者   傅智治

2024-05-11

【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打造中国西部数谷】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给物流装上“智慧大脑”

当日预约车次、今日作业情况、仓库面积的利用率、智能监管……近日,记者在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中控室看到,一块约5米长、2米高的电子屏上,各类数据信息实时显示。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公司集化学品储存、分装、混兑、生产、贸易、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是目前西南区域最大、也是唯一一个配套设施最完善、业务多样性最丰富的危化品仓库。此外,公司单独成立危化品运输公司,拥有自有专业危化品车辆20台,合作车辆约500台,从事国内外危化品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国际货代等多类型的化工物流业务。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危化品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加快打造“智慧园区”,自主开发智慧物流园区管理系统,实现联防一体、可视化处置、快速响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套系统是公司自主开发的智慧物流园区管理系统,在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基础上,将生产预约、培训平台、智能监管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安全、日常管理高速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同运(重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智慧管控平台界面上,针对中同运物流仓库项目实际场景构建基础数据底座,实现数据整合与管理,实现联防一体、可视化处置、快速响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记者看到,该系统包含管理看板、业务系统、智慧应急、智慧监控、智慧安防等模块,驾驶舱为系统默认页面,通过该页面可显示园区3D模型全貌、展现园区每一栋仓库面积的利用率、消防设备的实时数据、安全巡检情况、上千个温湿度及安防探头工作情况等;“预约看板”可查看当日将要进出和已进出园区的车辆,以及正在作业车辆的实时进度;“仓储信息系统”根据先进的算法,把货物的占地面积、空间,以及货物的重量或容量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展现各仓库的利用率,当达到一定的储量预警,将自动终止入库;“智慧安防”将园区内近2500个实时监测设备数据进行采集,清楚地看到各库房报警信息。此外,该系统包含智慧监控、事件应急响应、应急信息管理及应急逃生路线等板块,可实施多终端、可视化操作监控,多终端预警,确保及时处理业务和安全异常。“利用互联网科技赋能危化品仓储与物流,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支持,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集约化,从而保障危化品物流安全是危化品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数字化改革“新赛道”上不断发力,以“数智化”赋能物流高质量发展。记者  曹丽华

2024-05-08

【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打造中国西部数谷】加“数”前行,城市治理更高效

近日,记者来到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看到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现着电子地图以及城市运行事件处置情况等内容,整个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区大数据发展局数据资源科科长蔺红宾介绍,长寿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以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依托,汇聚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应用系统,围绕党建统领、设施运行、生产生活服务、生态景观、社会治理、应急动员、文明创建等城市运行和治理七大业务板块,贯通市级典型应用,承接市级试点应用,谋划开发特色应用,向上衔接市城运中心,向下贯通基层治理中心(“141”体系),实现协同联动。数据,既是城市活动的足迹,也是城市治理的密钥。数字治理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区城运中心则成为各类民生问题化解的“中转站”和“终点站”。不久前,菩提街道凤城华府附近发现烟雾报警,区城运中心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发现预警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即通过数字工作台发起任务事件单,并第一时间分派到菩提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基层治理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即交办网格员前往现场处置。网格员到现场查看,发现是村民燃烧植物根茎作为肥料导致烟雾并无明火,便将烟雾熄灭,并上传现场照片,在1个小时内完成事件闭环处理。 “自2023年10月20日正式投用以来,全区通过三级治理中心,累计受理事件46065件,已办结45871件,正在办理的有195件,办结率99.58%。”蔺红宾说。除了贯通承接市级应用,我区还在积极谋划开发特色应用。以“北斗+精准交通”场景应用为例,这是重庆市首个将北斗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相结合的应用项目,该应用可以通过北斗智能物联网终端对全区的出租车、公交车、校车、班线客车等888辆车辆进行实时管理,这些嵌入“精准时空标签”功能的北斗终端作为高精度位置管理共性服务系统的“神经末梢”,使我区具备全域动态感知能力。同时,该系统具备超速提醒功能,如果司机超速行驶,系统会实时生成超速记录,区城运中心会以短信的形式对驾驶员进行温馨提示。 “随着数字重庆建设不断推进,我区正逐步构建起以网格为基础、区城运中心为枢纽、信息化为支撑的城市运行和治理现代化体系。加‘数’前行,正让长寿城市运行更聪慧,社会治理更高效。”蔺红宾如是说。记者  但宇

2024-05-06

【聚焦新质生产力】育秧中心:培育新模式 激发资源创造性

4月28日,记者在云台镇数智化育秧中心看到,培育的秧苗已达出苗条件,工作人员将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准备移栽。据了解,智能化育秧相比传统育秧,既节约了场地,又节约了时间。同时,数智化应用还能把控育秧的成果,存活率更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选择工厂化育秧,而常规的水稻育秧季节只有2个月,其余时间就成了育秧中心的闲置期。如何利用闲置期,云台镇数智化育秧中心也在积极探索。乡建集团生产经营部工作人员何杰介绍,目前,公司育秧中心主要培育水稻秧苗,功能比较单一,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水稻育秧后的闲置期充分利用起来,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培育更多种类的作物和蔬菜秧苗。下一步,育秧工厂将结合农时规律,对现有智能化育秧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采用“优质蔬菜秧+特色生态芽苗菜”栽培模式,激发资源的可创造性,建设以新品种开发、培育、展示、繁育、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转化器,持续为农业赋能增效。 记者 李辉 曾启国

2024-04-28

【聚焦新质生产力】望变电气:聚焦新材料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西南地区首家智能化铁芯工厂,只见数字生产线正在对硅钢进行精密切割,技术员一边测量硅钢卷尺寸,一边对铁芯进行检测。硅钢是一种碳含量极低的硅铁合金。因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尤其是取向硅钢,更被誉为现代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取向硅钢是生产变压器的核心材料之一。”望变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公司高磁感取向硅钢智能工厂、低铁损高磁感硅钢铁心智能工厂陆续建成,正在建设的110kv以及下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工厂和智控设备及金属制品智能工厂等各智能化工厂,正通过引进先进工艺装备、搭载智能智造系统加快推进公司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望变电气专注于取向硅钢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产销,是全国唯一打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取向硅钢在满足公司自用基础上,客户覆盖印度、土耳其、墨西哥、韩国、巴西、沙特等15个国家和地区。竞逐新质生产力,走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之路,望变电气干劲十足。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望变电气积极新建改建相关项目,新建产线在设计之初全面统筹机器、产业工人、生产过程管控、物流信息等大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运用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望变电气将依托现有取向硅钢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高端磁性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服务,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记者 肖娅

2024-04-28

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新重庆新青才聚长寿国际交流座谈会召开

4月26日,新质生产力助推新重庆建设——新重庆新青才聚长寿国际交流座谈会召开。缅甸驻重庆副总领事信雅,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周毅,区领导郑钦予、李福科、王世昌出席活动。该活动由市科技局、市政府外办、团市委、长寿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通过交流座谈会、长寿City walk、实地调研参观等方式,搭建吸引国内外青年人才参与重庆科技研发、新质生产力创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信雅代表外方嘉宾致辞说,此次活动突出了人才交流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青年人才的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近年来,缅甸驻重庆领事馆致力于深化促进文化交流,希望以此为契机,与重庆加强沟通交流,推动双方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周毅表示,此次活动为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拓展视野的平台,希望加强国际间的青年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青年事业发展;青年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为长寿发展献言献策,助力长寿对外开放发展取得更大成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钦予表示,长寿将聚焦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技创新高地,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集聚青年科技人才专家和国际青年人才精英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各行业领域优秀青年人才交流项目落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两地一城”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活动中,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代表共同为“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长寿流动站”揭牌,团区委与市政府外办团总支联合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中新青年“渝见”新重庆大美中国长寿城——寿城青少年City walk品牌揭牌。青年人才代表作了主旨分享。记者   张申欣   朱九天   宋杰

2024-04-26

【聚焦新质生产力】国际复材:“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4月25日,记者走进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际复材”)F13生产线,只见各种自动化设备正在不断运作,一批批高性能玻璃纤维纱卷,正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近年来,国际复材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积极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自身产能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目前,其生产效率和产品成本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去年,国际复材建成并投产F13年产15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F13线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装备,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和采集。该生产线运用全新的DCS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控制中心、原材料自动配置系统等先进智能化控制装备,推动“物流自动化、设备智能化、控制信息化”,并且优化升级设备等控制系统和数字孪生,由单一设备、单个场景的应用逐步向完善的生产系统和管理流程深化。据了解,国际复材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异形玻纤、风电叶片高模玻纤、聚氨酯风电叶片专用纱及织物、无硼无氟环保型ECT玻纤等细分领域培育出一系列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公司玻璃纤维产品的产能规模排名国内前三、全球前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与轨道交通、建筑材料、工业管罐等领域。未来,国际复材将立足玻璃纤维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巩固自身在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适度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智能制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两地一城”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张申欣

2024-04-25

【聚焦新质生产力】博腾制药:数字化转型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

近日,记者在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寿工厂看到,工人们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反应釜间,一桶桶原料药“走”下生产线,将被运往全球,制作成片剂、颗粒等市场药品。博腾制药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为全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提供从临床前研究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生物大分子(mAb, ADC等)以及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去年第3季度,该公司已累计与全球800余家客户建立业务联系,拥有超2600个成功项目交付经验。公司的研发、生产、运营遍及中国、美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士和丹麦等20余个场地,拥有全球雇员近5000人。据介绍,博腾制药2020年便把数字化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成立了数智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三年规划。近三年来,公司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老旧设备改造升级和新设备引进。2021年,业内领先水准的109多功能车间投产,自动化程度达到75%。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给企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变化呢?以辅料分离这一原料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例,博腾制药的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操作,并且各台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能将关键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系统根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各工序的瓶颈和优化点,并自动匹配参数设置,最终实现生产工序时间缩短及产能提升。“109车间的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料准备、生成准备、生成执行、到成品出货,包括扫码追踪所有的物料上派、生成过程当中的监控,几乎都实行自动化。”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09车间投产以来,与同样大小的车间相比,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数量,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此外,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在博腾制药长寿生产基地,公司大厅、会议室、车间的控制室等均配置有数字看板,这些数字看板既是公司的“眼睛”,也是“大脑”。通过看板背后的系统记录操作数据,用于分析生产,改进工艺,提升效率。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溯源。同时,数字看板也是实时检测、提前预判偏差的好帮手,当出现即将发生偏差的趋势时,就会有“报警”提示,技术人员就会立刻采取行动,提前避免偏差发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或许,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魅力所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为业务赋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但宇

2024-04-24

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正式上线并发布汽车产业数据产品

4月22日,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上线暨汽车产业数据产品专区首发活动在我区举行。这是我区推动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区域数据产业生态,促进数据要素加快流动、释放数据价值、赋能实体经济、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又一重大举措。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身高,区政协主席何以龙,市经信委副主任汪立东、市经信委一级调研员黎良斌出席活动。为加快建设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我区依托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深圳数据交易所两大头部交易所,搭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这一地方性交易平台,旨在进一步汇聚和释放数据价值。该中心的上线将以创新数据资产使用管理、开发利用、保值增值的发展模式,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地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构建数据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当天发布的汽车产业数据有全球汽车供应链数据、汽车标准产业链图谱等75个数据产品,同时提供面向汽车产业的定制化数据产品与服务。数据需求方只需在专区网页上操作,就可以购买对应的汽车产业数据产品,将极大地提升汽车产业用数方获取产业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便捷性,让汽车产业数据交易更便捷、安全、合规。除汽车产业数据产品专区外,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将陆续发布生物医药、金融等重点产业数据专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实融合。戴明在致辞中表示,长寿区将坚决落实市委关于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相关要求,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科学运营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努力营造多元共生的数字产业生态,加快建设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和全国性产业数据交易中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我市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内陆开放高地。诚邀各类数商、企业参与进来,在携手共进中实现互利共赢。当天,数交所与基石数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带来了精彩的分享,嘉宾围绕“数据如何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区领导汤晓强、张明万、胡红兵、郑钦予、蒋发平、刘兴波,以及汽车行业企业代表、汽车产业相关研究机构代表、金融保险机构代表、首批入驻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的数商代表、金融担保机构代表、长寿经开区企业代表,长寿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记者 李秋晨 朱九天 刘霞飞 李辉 王建

2024-04-22

市科技局涪陵区长寿区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

4月12日,市科技局、涪陵区、长寿区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举行。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忠;长寿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出席签约仪式。明炬对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的成功签约表示祝贺,向涪陵区和长寿区为全市科技创新作出的突出成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全市科技工作有关情况。他说,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是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关于构建部门和区县协同联动、全域推进良好格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开创了全市跨区域科技合作的新开端、市区两级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范式、全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通发展的新示范。希望涪陵区和长寿区深化落实全市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打造“一地试验、全市推广”的改革示范成果。市科技局将全力推动协同创新区纳入全市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在政策、资金、平台、项目、人才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打造新材料协同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两地引进更多人才、技术、团队等科创资源,实现“双倍增”目标,努力将协同创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高地、全市新材料科创高地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平台。王志杰感谢市科技局和长寿区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涪陵区发展。他说,涪陵区和长寿区将在市科技局指导下,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期待三方在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前沿新材料领域跨界融合和产业化商业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将协同创新区打造为全市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的示范样板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志性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刘小强在讲话中指出,建设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既是全市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市科技局对涪陵区和长寿区的信任和支持。长寿区将坚决服从全市大局,与涪陵区一起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尤其是“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建设好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以协同创新区建设为引领,积极融入全市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期待市科技局与涪陵区、长寿区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细化合作内容,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合作事项落地落实。根据协议,市科技局、涪陵区、长寿区三方将聚焦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以支撑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共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实施重大重点研发项目、集聚培育优质创新主体、共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市区联动、区域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签约仪式前,参会人员实地调研了慧谷湖科创小镇项目建设规划、企业入驻、生态修复等情况。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伟;涪陵区委常委、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党工委书记周波,涪陵区政府副区长郑小平,涪陵区政协副主席曾庆明;长寿区政府副区长蒋发平参加活动。记者  张申欣  朱九天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