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新材料 共创新未来】才聚长寿竞千帆 追风逐浪天地宽——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11-14 21:26:43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2)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长寿经开区依旧一片繁忙。

在重庆沃特智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智成”)的聚砜树脂合成实验室内,实验室的静谧与室外的机器轰鸣形成鲜明反差。公司副总经理代惊奇正带领研发团队开展血液透析级聚醚砜专用料的合成实验。

2023年,代惊奇加入沃特智成,担任公司聚砜项目第一负责人。项目于2024年底试车成功,实现量产。“长寿作为老牌工业基地,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让产业发展有持续动力,而这里对人才的厚爱更让我安心扎根。”代惊奇说道。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5)

长江奔涌,沃土生金。长寿作为“重庆东大门”,承载西部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底蕴,肩负国家首批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担当,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长寿全区科技型企业达147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69家,新材料产值占重庆市的1/4,14.2万余名各类人才在长寿扎根绽放,近三年有6449名各类人才“奔赴”长寿,增速年均达20%。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3)

01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

长寿经开区,是长寿工业的主战场,入驻企业95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70家、上市公司70家,形成了天然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装备制造、先进钢铁材料、硅基新材料、数字健康等产业集群。产业链高效衔接、产学研体系深度融合,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紧密连接,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释放。

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康普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普化学”),长期深耕铜萃取剂及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32岁的张海岩担任康普化学绿色催化创新技术中心主任。去年10月,他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决定回国加入康普化学,并迅速组建研发团队,投身新材料领域创新研发。张海岩负责的两个项目,正是公司拓展新业务板块、布局未来的关键一环。面对挑战,张海岩充满信心:“重庆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与优厚的引才政策,长寿区配套设施完善,公司更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研发平台和有力的团队支持。在这些优势条件的共同助力下,我们有信心推动项目成功,为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6)

张海岩的加入,是长寿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长寿区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入实施“产业需求导向”引才策略,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中国・长寿国际化特色化新材料产业人才专区,联合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中心运营“汇智596”科技成果产业园,共建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全区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89个,其中国家级6个、市级100个,市级众创空间6个,入驻企业和团队500余个,依托载体已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人才价值与产业发展也在长寿实现了同频共振。近三年,全区新增科技成果登记235件,专利密度增长29.2%,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4年同比增长86%,1家新材料企业在北交所上市,7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投资170亿元,“纸上成果”加速转化为“产业实效”。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1)

02

精准施策激活人才“强磁场”

“这里有完善的研发平台,更有好的人才生态。”任职于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高继贤说,长寿区和长寿经开区提供的科研配套、人才服务及成果转化支持,让他能安心搞研发。

去年,高继贤带着深厚的技术积淀来到长寿,成为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力量。“当初选择长寿,不仅是看中这里的产业潜力,更被实打实的人才政策打动。”高继贤的话,道出了许多人才落户的心声。如今,由他主持的项目,将为长寿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发展生态的竞争。长寿区摒弃“大水漫灌”,坚持“精准滴灌”,构建“核心政策+配套措施”全链条矩阵。出台育才计划30条等核心政策,形成覆盖“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全周期政策体系。动态更新《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发放1580张“新重庆人才卡”。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7)

“实践一线是真正的‘大考场’。”清华大学博士李擎宇在参加长寿区校地合作社会实践后感叹,科研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将研究扎根于现实,服务于社会。清华大学博士曹菁哲更是联合鲲量公司,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研究课题转为发明专利,目前已进入审核阶段。

长寿区将校地协同作为人才培育的“快车道”,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3所高校共建人才培育机制,与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建立博士、硕士、非全日制本科“三维一体”培养机制,3年培育150名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端人才。2025年新增两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累计建成7个博士后工作站,引培博士后人才12名,2024年以来新引进博士26名、硕士438名,成立3个市级产教联合体推动职教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高端人才+青年骨干+技能储备”的培育体系。

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长寿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技能人才推行“给培训补贴、给认证通道、给发展舞台”的“三给政策”,提供6项免费服务;打造国家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1个,建成1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巴渝工匠“乡村驿站”。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超13万人,较“十四五”期初增长20%,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3.2%,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4)

03

开放共赢拓宽发展“新空间”

9月24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常来长寿 人才长寿”2025年川渝联合引才专场招聘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活动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2000余份,现场初步达成引进意向80余人。

“这次招聘会来的学生非常多,收到的简历质量也很高。”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家高尚表示,本次公司主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共提供7个面向硕士、博士的技术与研发岗位。

来自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何雨晴表示,作为重庆人,她希望借此机会回到家乡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家乡建设。

长寿区人才工作发展综述2025 (5)

“人才工作要融入国家战略、加强区域协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动力。”长寿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寿区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与四川广安、达州、彭州等地深化人才协同,打造跨区域人才发展共同体,让人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今年4月,长寿区联合川渝多地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常来长寿・人才长寿”川渝联合引才活动,线上线下收到简历1600余份,达成引进意向200余人。近三年,6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联合引才提供岗位400余个,收到简历3000余份,现场达成引进意向300余人,“跨省联动”引才模式成效显著。

建立合广长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专业技术职称互认互用、继续教育合作共享;与明月山七区县共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机制”,政策互通破除流动壁垒,让人才在区域内流动“无障碍”,流动更自由、发展更顺畅。

资源共享实现价值最大化,与四川广安市互派挂职干部,邀请邻水县干部参与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与成都彭州市、西藏昌都类乌齐县等地开展专家人才国情研修,覆盖30家企事业单位;组织市农科院专家为广安乡村提供技术支持345人次,实现人才资源共建共享。

长江潮涌,千帆竞发;人才汇聚,未来可期。如今的长寿,人才在这里逐梦成长,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长寿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更温暖的环境,践行“常来长寿,人才长寿”的郑重承诺,在重庆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长寿答卷!记者 李杉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