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睿见丨警惕“鞭打快牛”陷阱:拖垮骨干,拖垮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28 19:23:12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王佳/文

“能干的人多干活,清闲的人少干活”,职场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并不鲜见:骨干员工任务一茬接一茬,加班成常态;而能力一般或态度消极者,反而能“轻装上阵”。这种畸形的分配模式,为何能在不少团队中滋生蔓延?

对管理者而言,把任务交给“快牛”最省心——他们执行力强、出错率低,能最快达成目标,省去了指导“慢牛”的时间成本,也规避了任务逾期的风险。就像安排报表工作,交给熟手半天能搞定,交给新手要教两天还得反复修改,不少管理者便习惯性地把压力全给到“快牛”身上,用“你办事我放心”的认可,替代了对团队整体分工的思考。这种“只看眼前效率、不顾长期平衡”的管理逻辑,让“鞭打快牛”成了最省事的选择。

许多“快牛”被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所驱动,将超负荷工作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证明,难以开口拒绝,陷入自我道德绑架的陷阱。而“慢牛”在长期被边缘化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晋升发展,从而更加消极。双方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平衡。当“鞭打快牛”成为常态,它便向整个团队传递出一种负面信息:努力不会被公平奖励,而懈怠也不会被有效惩罚。这如同“破窗效应”,会逐渐侵蚀团队的公平正义感,打击大多数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集体平庸化。管理者若对此习以为常、无所作为,便是这种扭曲文化的最大推手。

当“快牛”的负荷达到临界点,反抗便会自然发生,但这种合理诉求往往被曲解为“不配合工作”,进一步加剧职场生态的扭曲。在管理者的惯性认知中,“快牛”的“好用”已内化为一种固定印象,他们既依赖其能力,又默认其“理应承受”,面对反抗时往往忽略背后的负荷真相,转而用“大局意识不足”“团队配合度差”等标签定性。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标签会形成连锁反应:其他同事可能因管理者的态度而默认“快牛”态度不好,不服从安排,原本同情其处境的声音逐渐沉默,让“快牛”陷入“反抗是错、不反抗是耗”的两难。

“鞭打快牛”看似让团队短期高效,实则藏着巨大隐患:“快牛”长期透支会疲惫倦怠,工作中出错频率增加,当身心俱疲与价值失落叠加,“快牛”要么选择“躺平”应付,要么彻底失望后离职;“慢牛”缺乏锻炼永远成长不起来,团队整体能力只会越来越弱。要打破这种怪圈,既需要管理者跳出“省事思维”,主动搭建公平的分工与评价机制;也需要团队摒弃“能者就该多扛”的偏见——毕竟,健康的团队不该只靠“快牛”拖着走,而该让每头牛都能在合适的节奏里,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