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在位于卫古路附近的勋勋食品公司看到,一袋袋大米整齐地堆放在仓库,这些大米呈现出淡淡的紫色,还散发出浓郁的米香。
公司负责人叶瀚骏告诉记者,这些大米是从清迈良园收购的专门用于制作米粉的“米粉稻”——渝紫米294,今年要用这种长寿本地生产的大米制作长寿米粉,该水稻品种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第六批专家服务团李经勇团队——长寿米粉专用稻项目”培育。
米粉在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区特色食品之一。目前,我区生产经营米粉的企业和个体有150多户,全年生产经营米粉1万余吨,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收入约4.5亿元,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产业。

此前,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我区许多从事米粉生产的企业和个体多使用湖北产的籼米作为原料。为进一步打通长寿米粉全产业链,提升长寿特色食品美誉度,自2023年起,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联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连续3年进行米粉功能稻品种筛选试验工作。
同时,我区连续2年举办长寿米粉食味品鉴会,专家和科研人员采用不同品种的稻米制作成长寿米粉。专家通过眼观、鼻闻、触摸、品尝等方式,从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等米粉属性的多个维度开展品鉴,并按照编号对各品种进行打分。最终,筛选出渝优965、渝紫米294、渝优21三个适宜在长寿种植的米粉稻品种。
此外,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联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长寿区米粉行业协会制定《地理标志产品长寿米粉》地方标准,并由市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初正式发布。

随后,我区在云台镇清迈良园推广种植“米粉稻”50亩,并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由勋勋食品公司定向收购。
今年2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将这一案例等相关成果共同申报2024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并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主任张雪介绍,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扩大“米粉稻”的种植面积,根据生产端和加工端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改良品种,持续提升长寿米粉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长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李秋晨 通讯员 秦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