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时光如梭,他从一名青涩的边防战士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却始终未曾冲淡心底那份深厚的师恩。
又是一年教师节,“长寿故事”非遗传承人、长寿老兵志愿宣讲团副团长、长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工作团成员王亚明,再次回忆起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写下的那封信,以及那些照亮他人生的老师们。

1985年9月8日,《重庆日报》刊发了一封题为《亲爱的老师,边防战士向您致敬!》的特别来信。信中写道:“我们是西北野战军某部的十四名长寿籍战士,原是长寿县双龙中学八二、八三届高中毕业生……在这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请借贵报一角,代我们向母校的老师问好。”尽管身处西北边陲,这群战士始终未曾忘记老师的培育之恩:“是亲爱的老师培养教育了我们。多少个夜晚,您们熬红了眼;多少个假日,您们放弃休息。”
回顾七八十年代的求学岁月,王亚明记忆犹新。班主任陈正国爱抽土烟叶,教语文;数学老师韩子扬瘦削朴实,总在斑驳的黑板前推演公式;政治老师袁术文那时风华正茂,常用生动的故事讲解政治理论,与学生亦师亦友。

“教室低矮潮湿,教学设备简陋,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王亚明回忆,夏避漏雨、冬糊窗纸,裹袄苦读——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老师们用青春和智慧为一届届学子点亮了理想之灯。
当年那封信中的学子们,日后皆在各自岗位崭露头角。他们曾参加前线防御作战,数人立功,全部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返乡后,这10多名同学纷纷建功立业:有的服务于公安系统,有的成为国家机关骨干,还有的被评为企业劳动模范。
如今,王亚明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寿故事”的传承人,仍以讲述为使命。担任“长寿老兵”志愿宣讲团副团长的他,走进社区、学校,以传统评书传播革命历史与国防知识。

2025年1月,他在凤城街道以评书形式动情讲述长寿革命先烈杨克明血战高台的事迹,令听众深切感受到革命者在人生抉择中的坚定与勇毅。同年7月,他为晏家中学带来《国防连着你我他》的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成就。
40年沧桑巨变,教育面貌早已焕然一新。王亚明欣慰地说:“看看现在的学校,窗明几净,教室宽敞,设施齐全。教师待遇不断提升,学生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从简陋教室到多功能教学楼,中国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不变的,是那份沉淀于岁月中的师生情谊。
40年一晃而过,王亚明始终铭记1985年那封信中的承诺:“您们以前是我们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们的老师,将来还是我们的老师。”

作为非遗传承人与文化宣讲者,他深知教育与传承的重量。他表示:“要让‘长寿故事’继续流传,让历史与文化深入人心,让爱国与尊师的精神永不断代。”至今,他仍常回想起双龙中学的旧日时光:陈正国老师的土烟味仿佛仍在空气中氤氲;韩子扬老师的身影依旧挺立于斑驳黑板前;袁术文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述,犹在耳边回响……
那些年的老师们,以青春之火点燃了一代人的梦想。40年后的今天,他们当年的学生正以文化传承和志愿服务回报师恩,让尊师重教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记者 刘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