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看长寿”】李大姐调解室:社区群众的专属“解忧窗口”
发布时间:2025-09-04 16:52:23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在凤城街道梅村社区,提起“李大姐调解室”,社区居民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十多年来,这个以“李大姐”命名的调解室,把群众的信赖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效——调解纠纷1356件,调解成功率达98%,帮居民挽回损失600多万元……

“李大姐”调解室 (3)

从“义务帮忙”到“挂牌办公”,群众有了专属“解忧窗口”

“李大姐调解室”的负责人叫李洪志,今年80岁,退休前是长寿化工厂退管办书记。1999年退休后,爱“管闲事儿”的她凭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当起社区义务调解员。

2011年,长寿化工厂改制后,不少退休职工家属犯了难:他们的户口从农村迁到厂区,可配偶一去世,每月只能领200元补助,日子过得紧巴巴。“200元咋够过日子?”看着老同事家属愁眉苦脸,“李大姐”坐不住了。她四处打听政策,终于找到希望——符合条件的家属能补缴社保,之后每月能领800元以上的养老金,还会逐年涨。

“这事我来办!”接下来的3个月,“李大姐”每天揣着资料跑社保部门、社区,帮居民整理证明、填申请表;有人不理解政策,她就一遍遍上门讲;有人腿脚不方便,她就上门收材料、送回执。最后,她为数百名职工家属顺利办好社保,解决了生计难题。

就因为这份实在,2013年7月,区司法局、凤城街道联合“李大姐”挂牌成立了“李大姐调解室”。辖区3000名化工厂退休职工、9000名社区居民有矛盾纠纷,就此有了专门的“化解窗口”。

“李大姐”调解室 (2)

主动找矛盾、巧解烦心事,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邻里闹矛盾、跟物业起争执,是社区里常见的事,也最影响居民生活。此前,梅村社区8号楼有住户装修,楼下住户有孩子要备考,可楼上装修队总在午休时间施工,噪声特别大,双方意见不统一,吵了起来。

“李大姐”听说后,第一时间上门,先分别听取双方的诉求:一方怕噪音影响孩子学习,一方则急着赶工期。摸清症结后,她想出了“错峰施工”的办法:让装修队把敲墙、钻孔这些噪音大的活,调整到上午9点前、下午2点后干,施工时还得关上门窗减少噪音;同时也劝楼下住户,装修是临时的,施工时段可以带孩子去社区图书馆学习。来回协调两次,双方就达成了一致意见,矛盾很快化解。

自调解室挂牌以来,像这样的邻里纠纷、物业矛盾,“李大姐”团队一共调解了1300多起,成功率高达98%。梅村社区党委书记钟灵说,为了实现“早预防、小调解、好化解”的目标,调解室还创建了三项机制。主动排查:调解员像“流动探头”一样,平时在网格楼栋里走访,主动发现苗头性纠纷,提前调解。多元调解:根据纠纷类型找合适的人,邻里事找熟人,专业事找懂行人,把情理和法律结合起来。跟踪回访:调解完并不是结束,还会列清单回访,确保问题真解决,让双方都顺心。

“李大姐”调解室 (1)

从“一人忙”到“众人干”,社区治理有了“新合力”

“社区的事,得大家说了算、一起干!”这是“李大姐”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打破“自己单打独斗”的局面,她在调解室牵头成立了“居民议事队”,邀请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当“议事员”,每个月开议事会,一起商量居民关心的停车难、绿化差、垃圾清运慢等问题。

去年年底,不少居民反映“小区非机动车乱停,堵了消防通道”。“李大姐”马上组织议事员去现场看,又联合物业、社区民警,制定了“划停车区+志愿者引导”的方案。只用10天时间,就改好了3处非机动车停放区,乱停车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现在,“居民议事队”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80余人,还衍生出了“志愿者服务队”“矛盾排查队”,形成了“大家一起解矛盾、商问题、做服务”的好局面。

此外,“李大姐”还手把手“传帮带”,把自己的调解经验教给别人。目前,“李大姐调解室”已有老中青三代共计23人,不管遇到什么纠纷,大伙都能及时、妥善处理,不让矛盾激化、不上交。“李大姐调解室”还总结出32字调解心得:晓之以法,促成互谅;换位思考,平衡利益;耐心细致,理清责任;客观公正,居中调解。

“现在我们梅村社区,纠纷少了,笑脸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社区综治专干何佩思说,“李大姐调解室”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有温度的服务凝聚民心,不仅成了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还走出了一条“小事自己调、大事一起办、难事合力解”的新路子,为建设和谐社区增添了动力。记者 骆英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