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村社区要换新颜了!”最近,凤城街道梅村社区居民倍感振奋,依托“渝事好商量”机制,一项居住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正稳步推进,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社区即将迎来全面改造。
梅村社区的住宅多为上世纪70至9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老楼,承载着长寿化工产业发展的脉络。随着时间推移,墙面剥落、管线老化、公厕失修、部分路灯长期不亮……这些逐渐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现实问题。

转机出现在2024年12月。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区政协委员但文胜在走访中注意到梅村社区的状况,迅速将情况上报至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协积极响应,秉持“民生小事就是协商大事”的原则,迅速组织力量推进工作。
自今年6月起,区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社区调研,通过“板凳会”“院坝会”等形式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将民主协商真正带到居民“家门口”。
7月14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存量提质增效”的城市更新方向。我区迅速响应,将梅村社区改造纳入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两天后,一场由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协商会议在梅村社区召开。

“改造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工业文化记忆,还要满足居民实际需求!”“停车位、充电桩也得同步规划!”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改造“施工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至原实验三小进行升级改造,在操场位置修建停车场、充电桩并安装部分健身器材,对社区树木进行修枝排危,对已破损的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外墙等进行维修,安装一批便民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将辖区内路灯更换为太阳能路灯。目前,该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首期3780万元已到位。
“要真正把居民‘急难愁盼’的需求放在前面。”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工程将采取分步实施、“微更新”优先策略,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项目建设落细落实;凤城街道及梅村社区居委会将全力配合区住房城乡建委做好群众诉求梳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区政协将通过调研视察等方式跟进办理情况,推动协商成果如期转化落实,力争2026年12月底全面完成。
【记者手记】
梅村社区即将迎来全面改造,是一次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实践。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精准回应;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推进。从委员走访到院坝协商,从资金对接到分步施工,“渝事好商量”平台真正让民意成为规划的源头活水,也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成为可能。记者 骆英 刘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