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凤城街道走马村走马岭开展考古专项调查时,发现一块清光绪年间的指路碑。该石碑保存较为完好,碑文大致可以辨认,记载了古代驿道的走向,为研究荔枝古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8月25日,记者跟随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石碑发现现场看到,该指路碑刻在崖壁上,通高约56厘米,宽度33厘米,其中碑帽高度17.5厘米,呈圆弧形;碑体高度38厘米,字体为阴刻楷体,碑首刻有“指路碑”三字。正文标注:“上走长寿,下走涪州,左走河口,右走但度(现但渡)场。光绪廿三年五月立。”

据了解,在凤城街道走马村境内有一条石岭名曰走马岭,为旧时马帮驿道,而走马岭南龙溪河口距长江两公里处的百年荔枝树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生态和人文价值。

据区博物馆藏品部和文物保护部主任廖涛介绍,此次发现的指路碑具有多重价值:首先,它确证了长寿至涪陵官道的真实存在:此前在黄草山城门洞发现的碑刻记载了黄草山城门口塘房为古代营兵驻守的军事设施所在,如今在走马岭发现的清代指路碑刻记载了官道的走向,两者连贯,共同证明了一条清晰的官道路径;其次,为研究唐代荔枝贡道走向提供了实物依据;更重要的是,碑文记载的时间节点,使走马村传统村落现存的民居建筑、驿站、古道、古泉等遗迹形成了完整的文物证据链。
目前,区博物馆已对该文物进行详细测绘和记录。下一步,将结合此次发现,对走马村传统村落及周边古道遗迹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为川渝地区古道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实证材料。记者 谭莉 夏晨扬 宋杰 实习生 况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