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睿见|“晒粮套餐”暖心上线,“为民初心”时时在线!
发布时间:2025-08-25 17:50:40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贺玲聪/文

近日,在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政府大院,2200平方米的院坝被稻谷、辣椒、花生等农作物铺成彩色晒场,政府不仅腾出场地,更贴心设下纳凉点与饮用水供应点;在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专业应急救援队训练场上,1000余平方米的场地铺满金黄稻谷,队员们在训练间隙帮村民翻晒,一旁的防暑药品和西瓜传递着清凉……这些暖心的“晒粮套餐”,藏着基层治理的温度:当政府大院等场地从“门禁森严”变成“开放晒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画卷正在城乡大地铺展开来。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广袤乡村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但曾经随处可见的传统晒场却慢慢淡出视野。每到秋收时节,看着丰收的粮食亟待干燥,不少农户犯了难,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在公路沿线、田间小道等区域临时晾晒。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因风吹雨淋、车辆碾压造成粮食损耗,更会占用道路空间,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交通安全隐患,粮食晾晒也随之成为农户面临的棘手难题。

这看似是农户“自家事”,实则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国之大事”。权威调研显示,我国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曾长期高达18.36%,其中自然晾晒环节因场地匮乏等原因,损耗占比显著。面对困境,各地主动破题,将公共资源转化为民生服务阵地,“晒粮套餐”由此应运而生。

“晒粮套餐”的创新不止于单一模式,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多元路径:山东省诸城市用“数字化”提升服务效能,全市1140处公共晒粮点覆盖城乡,农户一键就能查到最近晒粮点的信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则开创“错时管理”模式,568个村屯文化广场实行“白天集中晒粮、傍晚恢复休闲功能”的错时管理,既满足农事需求,又不耽误村民日常休闲;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瓦岗寨乡连续3年贴出“院内可以晒粮”的告示,为农民提供便利。

这些创新实践的背后,折射出基层治理理念的系统性变革——从“管理思维”到“服务思维”的理念重构,让公共资源真正回归“公共属性”,为民所用。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将政府院坝变为晒粮场时,还增设免费停车位,用“让利于民”打破行政空间与民生需求的隔阂;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专业应急救援队将晒粮纳入常态化服务,队员们训练间隙就帮助村民抢收抢晒,形成“固定场地+志愿服务”的长效模式;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县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后,各地同步开放政府大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建阵地,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服务”的格局,推动服务从“临时应对”转向“常态保障”,让为民服务不再是“一阵风”。

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维度审视,“晒粮套餐”正是筑牢“中国饭碗”的基层实践样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22年聚焦“三农”工作,其中2025年明确要求“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并将“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纳入战略框架。“晒粮套餐”看似是基层的“微创新”,实则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微切口”。

为民初心,不在豪言壮语,而在一枝一叶。从解决“晒粮难”到化解“灌溉愁”,从优化“卖粮服务”到完善“农技指导”,基层治理的温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里。“晒粮套餐”广获好评,不仅因为它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因为它传递出一种鲜明的治理理念:粮安无小事,枝叶映初心。

当政府大院的围墙不再是阻隔干群的“心墙”,当公共资源的使用始终围绕民生需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诠释。期待更多地方能以此为镜,让“为民初心”时时在线,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出更多走心的民生服务。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