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频繁发布各类高温预警,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5-08-12 15:43:03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天气,气象部门频繁发布各类高温预警。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有些地方明明没有达到高温预警标准,却发布了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两种预警有什么区别?明明是避暑胜地,也有风险?

一、高温预警与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的区别

高温预警是由气象部门独立发布的,判断标准相对单一,主要依据气温这一气象要素。

按照我国现行标准,高温预警分为三个等级:

黄色预警: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

橙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红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突破40℃大关。

这种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高温可能引发的各类气象灾害,如热射病、道路变形等。

相比之下,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的评估体系要复杂得多。这种预警更关注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威胁。

可以说,高温预警是告诉我们天气有多热,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则是告诉我们,这样的天气对人体健康有多危险。

二、没有高温预警,却有健康风险预警?

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人体感知温度与气象温度的差异。气象部门测量的是在标准观测环境下,离地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而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1.湿度是关键

当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汗液蒸发速度会显著减慢。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气温只有32℃,体感温度也可能达到38℃以上。

2.风速的影响

在完全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停滞,散热效率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盆地地形地区,即使实际温度不高,但因为空气流动性差,导致健康风险显著升高。

3.夜间温度影响

在一些昼夜温差小的地区,即便白天温度未达高温标准,但因为夜间持续高温,也会触发健康风险预警。

4.城市热岛效应

大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减少、人为热源增多,城区温度往往比郊区高出3到5摄氏度。在热岛效应明显的区域,局部高温可能达不到全市统一的高温预警标准,但这些区域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

三、避暑胜地为何也会有健康风险预警?

以延庆为例,北京延庆素有“夏都”的美誉,冬冷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然而近年来,延庆也多次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地形因素

延庆地处燕山山谷地带,由于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容易形成局部高温区,成为明显的“热岛中的热岛”。

2.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集中

夏季大量游客涌入,户外活动时间延长,人群密度增大,这些都显著增加了中暑风险。

四、重点人群需注意

1.老年人群体

建议在高温季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外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当日最高气温较高,建议合理使用空调,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2.少年儿童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建议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体育活动。要特别注意服装的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是最佳选择。饮食方面,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要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密闭空间中。

3.慢性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天气下要特别注意血压监测,高温可能导致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足部皮肤问题。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则需要注意空气质量,在高温叠加污染的日子里减少外出。

记者 张申欣/整理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