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监测健康、智能一键呼叫、护航居家安全……在长寿区,智慧养老正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心。今年以来,区民政局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探索出一条“政策支撑+智慧服务+人才保障”的养老新路径,让“银发族”畅享数字时代的“智”感生活。
科技赋能
打造居家养老“安全网”
“这个智能紧急呼叫器很实用,解决了我的一大生活难题。”家住凤城街道的张婆婆谈起呼叫器对她生活的改变,称赞不已。
今年78岁的张婆婆患有脑梗,子女住在重庆主城,她总担心出意外没人知道。自从安装智能紧急呼叫器后,一旦身体不舒服,她就会及时呼叫。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家里了解情况,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张婆婆享受到的安全感得益于我区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中,结合困难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配备智能手环,安装摄像头、呼叫设备,加大一键呼叫和语音功能等智能设备配置,通过科技赋能提高老人养老服务获取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目前我区配备居家智能设备548个,如紧急呼叫器、防跌倒监测仪等,实现24小时健康数据监测和应急响应。”区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科长张成仔表示,智慧养老让每一位老人享受到了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今年,我区将继续进行家庭床位建设,将配备的适老化和智能化设备连接到“愉悦养老”平台,街镇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愉悦养老平台负责监测智能化设施设备的状态,及设备报警后的应急响应,确保老年人居家安全。
据介绍,我区户籍60岁以上老人购买居家适老化产品,还可以享受成交价20%的补贴。
人才护航
培育专业服务“生力军”
近年来,我区通过“短期培训+技能大赛”“开设专业+实训基地”等举措,构建多层次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为“银发族”打造专业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养老服务新生态。
“我们率先开展养老产业人才情况调查,全面梳理区内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结构、岗位需求、薪资水平及专业教育程度等数据,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张成仔介绍,区民政局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宣传护理员日常工作及机构服务亮点,以真实故事展现行业价值,提升社会认同感。

去年,我区以“培赛结合”为抓手,推动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升级:组织10名从业人员赴广安参加护理培训,推荐2名骨干参与市级“巴渝工匠”大赛,55名安全员通过消防操作员资格考试,18名评估师获民政部认证,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达65.2%,医养结合机构增至11家,实现“家门口”就医康养。
区民政局副局长黄帮介绍,为填补养老行业高素质技术人才缺口,我区推动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开设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两大专业,在校生超800人。其中,健康管理专业聚焦医养结合,培养健康咨询、疾病防控等复合型人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定向输送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技术骨干。毕业生已逐步成为区域养老机构的中坚力量。
此外,我区计划建立养老人才实训基地,开展护理实习、技能竞赛及管理人才培训,形成“学训一体”的培养闭环。通过校企合作,既向养老机构输送专业人才,又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修通道,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记者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