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睿见|渝厦高铁:从“快起来”到“好起来”的进阶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31 19:25:19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文|王佳 肖举

2025年7月,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满月,这条高铁的开通意义非凡,它极大地压缩了重庆中心城区与黔江的时空距离,从过去的3小时车程锐减至1小时,还与长沙、成都等城市构建起3小时交通圈。这不仅让人们“早吃重庆小面、午尝黔江鸡杂”的美食畅想成为现实,更将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紧密串联,为渝东南地区的发展强势按下“加速键”。

渝厦高铁开通后,成效显著。它彻底改写了渝东南的交通格局,让“快旅慢游”不再是纸上谈兵。武隆、彭水等区县纳入“1小时旅游圈”,开通首月,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等景区游客量大幅攀升,彭水蚩尤九黎城住宿率显著提升。同时,高铁成为沿线百姓的“幸福线”。黔江鸡杂、武隆羊角豆干等特色美食借助高铁拓宽了销路,南川区大观镇的智慧蔬菜工厂通过高铁冷链将新鲜蔬果运往全国。交通便捷推动了就业,黔江玻纤产业园、再生铝基地因高铁带来的物流优势,新增众多就业岗位。在区域协同层面,高铁加速了资源流动,成都、长沙等地游客乘高铁涌入重庆,重庆与长株潭、海西经济区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成为串联长江中上游城市群的“经济走廊”。

然而,在高铁带来的热潮背后,一些隐忧逐渐浮现。部分景区出现“瞬时客流超载”的情况,如武隆天生三桥在周末游客超出承载量,停车场排队时间长,公交专线运力不足致游客滞留。产业协同方面,存在“断层”问题,渝东南各区县“高铁+文旅”政策同质化竞争突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产业链优势。人才流动呈“单向输出”态势,沿线区县因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有限,难以留住外来人才。另外,服务细节有所缺失,部分高铁站标识指引不清,换乘信息更新滞后,景区与高铁票务联动不足,周末高铁票紧张。

要让渝厦高铁真正成为“富民线”,需从多方面发力。在配套升级上,加快景区与高铁站的交通接驳,增开直达公交专线、定制旅游巴士,探索一站式购票服务,扩容景区停车场,升级智慧调度系统,通过提前预约、分时段入园等分流客流。在产业协同方面,各区县应错位发展,如南川打造“山地康养+研学”基地,武隆开发“探险+影视IP”项目,黔江做强“非遗+民宿”体验,共建“渝东南特色产业联盟”,统一标准、共享品牌。在服务优化上,铁路部门动态调整周末、节假日运力,高铁站增设旅游咨询台,联动景区提供贴心服务,完善沿线公共服务,布局优质分校、专科医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渝厦高铁缩短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重塑了区域发展逻辑。从解决“出行难”迈向实现“过得好”,从“单点热闹”走向“全域共赢”,需要持续在细节处下功夫,协同各方力量。只有这样,这条“黄金通道”才能充分激活渝东南的发展潜力,让便捷与繁荣惠及更多人。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