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盛夏,骄阳似火,走进但渡镇但渡村的通途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成片的梨树郁郁葱葱。在翠绿枝叶的掩映下,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翠冠梨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农场负责人马小容正头顶烈日,手持果篮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挑选、采摘成熟的果子,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她脸上洋溢的喜悦。

“我们家的梨子果肉细腻、甘甜多汁,熟客都知道。”马小容拿起刚摘下的梨子展示道,“你看这品相,个头均匀,水分足得很。今年共种了50亩左右,预计能产30吨。”

说起自家的梨,马小容打开了话匣子。1999年,她和丈夫从外地打工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种起了水果。最初,他们选择了种植沙田柚和血脐,但因缺乏经验,种植效果不佳,果子并不畅销。后来,在当地农技人员的建议和帮助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改种了翠冠梨。

“一开始心里没底,多亏了政府请专家帮我们嫁接,还给我们培训,教了我们很多种梨的技巧。”马小容说。刚开始,她们选择将翠冠梨销往农贸市场,但随着客户口碑的累积,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上门采摘和电话预订。如今,马小容坐在家里就能将翠冠梨销往全国。

“为了保证梨子的新鲜,我们一般接到电话后再去采摘,现摘现发,一天能卖1000斤左右。”马小容笑着说。

硕果满枝,尽管盛夏的果园暑气逼人,但看着满树的梨子,马小容依旧干劲十足,乐此不疲地采摘、分拣、装箱……这个7月,一个个翠冠梨不仅甜在了消费者舌尖上,更甜进了果农的心坎里。记者 但宇 曾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