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桃花溪,波光粼粼,两岸草木葱茏,尽显勃勃生机。

这些实时景象同步呈现在区水利局防汛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与桃花溪“两岸美景”一同呈现在大屏上的,还有滚动的监测数据与高清监控画面。通过这套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工作人员可以24小时捕捉河道水位、流速等细微变化,及时应对处置各类水旱灾害风险。
立体监测:全方位捕捉水情变化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在桃花溪两岸步道晨跑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没注意到的是,河岸的自动水位站早已开始一天的工作,银色监测杆上,自动水位计正在探测水位变化。与此同时,高清摄像头360度旋转,将水位情况、堤坝状况等画面实时传至指挥中心。

长寿,拥有一江两湖两河十三溪,水网密布。每年进入汛期,防汛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自2011年起,区水利局陆续建设了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2025年,区水利局开始启用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着力打造智能化防汛“安全网”,为平安度汛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放眼全区河流湖泊,6座水文站、7座视频监测站、14座自动水位站与86座自动雨量站星罗棋布,构成一张严密的监测网。这些设备如同河道的“神经末梢”,将水位、流量、雨量等关键数据快速传输,系统自动预警风险等级,为防汛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联动:预警系统跑赢洪水
2024年7月30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区水利局值班室的宁静。长寿区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紧接着,山洪灾害预警平台陆续发出预警信息,新市街道新同站3小时降雨量达95毫米,葛兰镇预计雨量将突破150毫米……

区水利局值班室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精准送至葛兰镇防汛责任人。
“接到预警电话,我们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葛兰镇防汛责任人回忆道。得益于预警系统的高效运作,当天凌晨4点14分,辖区朱家桥危险区11户21名群众全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至清晨8点洪水漫桥时,危险区内所有人员已经全部安全撤离。

预警系统的高效运作,实现了从监测到预警的快速转换,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了关键的避险时间。
数字孪生:虚拟推演筑牢防线
“以前防汛靠经验,现在有了数字孪生技术,就像给防汛工作装上了‘智慧大脑’。”区水利局河道管理科科长杨云忠一边介绍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一边演示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风险一张图。轻点鼠标,输入模拟降雨量数据,图上立刻提示受影响区域和重点防范点位。

据了解,在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风险一张图上,6大类水灾害风险点全部落图,雨量站、水位站、视频站等感知设备对风险点进行关联。通过模拟不同强度降雨下的洪水演进过程,防汛部门能够提前预判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如今,区水利局构建的智能防汛体系,让防汛工作更加智能高效。无论是电脑屏幕,还是手机APP,都能随时查看河道情况。一双双永不疲倦的“千里眼”,正以科技的力量,为城市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守护着桃花溪的美丽与安宁。记者 李杉 刘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