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70后”“80后”抱团酿造"甜蜜事业"
发布时间:2025-04-14 18:00:31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今年第一茬油菜花蜜摇完以后,要注意培育蜂群,准备分桶,为柑橘花盛开后摇蜜做准备。”春日的龙河镇浸润在柑橘花的馥郁芬芳中。4月13日上午,在重庆市长寿区程珊养蜂股份合作社基地,80多岁的袁明生手持放大镜贴近蜂箱观察蜂王,而70多岁的陈学云用竹制蜂刷轻轻扫去巢框上的蜜蜂。阳光透过柑橘林斑驳洒落,这群“70后”“80后”银发养蜂人围坐在蜂箱旁,交流着“油菜花蜜采收后要培育好壮蜂,提高蜂群繁殖能力,为接下来柑橘蜜的丰收打下基础”的独家心得。

7080后抱团酿造甜蜜事业1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袁明生、陈学云、郭云成 、陈长庆

他们的领头人——70岁的陈长庆,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着一个古朴的竹编蜂桶,给记者讲述曾经的故事。这是随他半世纪养蜂生涯的传统器具,外层用牛粪混合黄泥密封保温,内壁残留着经年累月形成的褐色蜂蜡。“当年我有十多个竹蜂桶,刚开始时由于蜂群小蜜源少产量低,且技术不够,常常被蜇得满手肿胀还得连夜割蜜。”回忆起1970年的养蜂生活,陈长庆望着远处现代化蜂箱组成的银色方阵感慨万千。

7080后抱团酿造甜蜜事业12

转机出现在2010年。随着龙河镇5万亩连片晚熟柑橘基地逐步建成,绵延的白色花海从九龙山脚铺展至长寿湖畔,空气中浮动的柑橘花香引来漫天蜂群。陈长庆敏锐地抓住机遇,将蜂箱从房前屋后搬进柑橘林。“柑橘蜜色泽清亮,带着淡淡果香,市价能达100多元一斤,市场前景广阔。”他边说边掀起蜂箱盖,金棕色的意蜂在巢板上忙碌筑巢,新引进的意大利蜂种单箱年产蜜量是土蜂的两三倍。

前些年当地虽然也有蜜蜂养殖,但由于养殖户规模小、散、乱,技术和信息也不畅,先进理念得不到推广和传播,农户的蜂蜜产出来也难卖出去。养殖户盼有领头人站出来,带领大家共同做好养殖事业。

7080后抱团酿造甜蜜事业13

△图为陈长庆拿着蜂巢板给记者介绍

因势利导,2012年,陈长庆带头成立了重庆市长寿区程珊养殖股份合作社,吸引了一大批养蜂爱好者抱团发展,共享资源共享技术。目前,合作社现有会员100多人,他们大多是“70后”“80后”,养殖规模达到3000余箱,丰产年份产量能达到近60吨,产值近600万元。如今,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蜂蜜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及电商平台走进城里人的餐桌。

目前,3000多群蜂箱散布在柑橘林、油菜田和中药材基地,形成四季不断的蜜源链。

7080后抱团酿造甜蜜事业4

“既要让中华蜂在崖壁间传承,也要让意蜂在果园里壮大。”陈长庆打开蜂箱找到一个个头奇大的新培育的杂交蜂王介绍,合作社在保留传统中蜂的同时,又引进了抗病性强的“金环”西蜂。他们独创的“蜂群联营”模式让养殖户共享种蜂与技术,80岁的郭云成去年靠10多箱西蜂增收2万元。

谈及未来,陈长庆的眼中闪着光:“正筹划建设观光蜂场,让游客能体验从养殖到摇蜜的全过程。”夕阳将柑橘林染成琥珀色,银发养蜂人们仍在蜂箱间忙碌。

这群与蜂共舞半世纪的老人,正用沉淀的智慧酿造乡村振兴的甘甜,让绿水青山的馈赠化作共同致富的“蜜”码。特约记者 王亚明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