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重庆市首本不动产权证在长寿区颁发。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我区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以坚定的决心,大胆创新实践,勇立时代潮头,成功蹚出一条具有长寿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为百姓安居构筑了坚实保障。

▲2015年,重庆市首本不动产权证在长寿区颁发
体系筑基构建规范化登记生态
十年间,我国不动产登记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长寿区以系统思维推进制度重构,整合土地、房屋、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登记职能,建立全要素覆盖的标准化流程体系。制定《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等12项制度文件,创新“三级审核+交叉校验”质量管控机制,实现登记业务规范化、权籍数据精准化、档案管理数字化。同时,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地、房、林权全覆盖,为乡村振兴筑牢产权基础。10年来,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54.5万件,核发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证明49.5万本,办结抵押登记12.9万件,用制度创新筑牢产权保护根基。
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服务样本
紧跟数字化改革浪潮,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接入“渝快办”掌上政务平台,实现预告登记、二手房交易等28项业务“指尖办”;推行电子证照共享应用,企业融资材料精简60%。建设“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配备智能查询终端,权属证明获取时间缩短至5分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构建起涵盖税务、住建、司法、金融机构、房产中介等的业务协同网络,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此外,积极探索“实景三维”等数字化手段在监督案件质量、协助管理登记,协助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应用,利用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向智能化迈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资料图
服务提质创新多元化供给模式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设立企业服务专窗,为重点项目提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服务,涉企业务办理平均时长缩短至90分钟,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上门服务”,累计行程上万公里。创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举措,为企业群众快速确立权属,在企业融资、资产处置以及群众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极大便利。登记100%采用“电子签批屏”无纸化办理,实现存量房买卖、继承、交换等21个登记业务“一窗办理、即办即取”。同时,以“四零四心”服务标准(零距离贴心、零差错放心、零障碍顺心、零投诉暖心)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服务改革。
改革攻坚擘画现代化发展蓝图
十年磨剑终成锋。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纸质证”到“电子码”,从“基础登记”到“增值服务”,10年来,长寿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清晰可靠的产权基础。
站在新起点,长寿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改革重点任务深化集成改革。用改革破题,以服务作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持续提升登记效率与服务水平,。开展“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双预告“带押过户”及“金融机构服务终端”线上协作机制,推动“三维实景”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构建“一码管地”全链条管理体系,助力长寿经开区2个闲置土地项目成功盘活,为区域经济发展释放新活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不动产登记与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联动,实现生态资源变资产,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绘就浓墨重彩的登记篇章。(区规资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