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全国人大代表殷其龙便来到长寿湖法庭,旁听了一场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庭审。“法官对证据链的抽丝剥茧,就像在解一道精密的数学题。”庭审结束后,他在登记表上郑重写下:“司法公正看得见。”
这是长寿湖法庭创新实施“六推”工作法以来,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推门随听:让监督成为日常
“我在长寿湖法庭已经参加4次‘推门随听’活动了。”市人大代表文洪镜表示。自2024年该法庭推出“无障碍旁听”机制以来,代表们只需佩戴证件即可随时走进审判庭。在49场随机旁听中,代表们提出的7条建议直接推动了庭审程序优化。长寿湖镇人大代表周黎在旁听一起涉未成年人侵权纠纷后建议:“加强预防青少年校园霸凌”,这一建议最终促成辖区“家校社共育机制”的推进。
推心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距长寿湖法庭6公里外的红光村,人大代表刘中洋正蹲在田埂上调解土地纠纷。“老周,你看这452亩流转土地上的柑橘树都挂果了,要是继续打官司,企业垮了,村民的租金咋办?”经过28天7次走访,刘中洋和法官团队促成246户村民与企业达成和解。这个案例不仅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更是盘活了企业,让村民成功拿到80余万元的租金。

(资料图)
推敲类案: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在长寿湖法庭会议室,5张长桌拼成的会议桌上铺满卷宗。人大代表杨晓林正用红笔标注交通事故数据:“法庭共审结长寿湖镇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62件,占法庭辖区范围(长寿湖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51%。”通过联合调研,分析讨论案件频发原因,代表与法官共同向辖区党委、政府提交交通事故纠纷类案专题分析报告,督促当地交管部门加强日常执法力度,有效减少该镇交通事故发生率。
推诚接待:架起干群连心桥
每周三,长寿湖法庭“人大代表长寿法院联络点”异常热闹。“王代表,我家宅基地的事能帮忙看看吗?”72岁的李大爷递上材料,投去信任的眼光。2024年,市区镇三级代表累计接待群众32次,解决养老、医疗等难题13件。人大代表和法官共同开展“田间接待日”,在果园、田间、景点等地现场调解纠纷、释法明理、普法宣传,让法律走出文书、走进生活。

(资料图)
推导说理:让服判息诉更温暖
“张大姐,你看这借条的签字时间……”在调解室,法官与人大代表张芙蓉正在联合止争。2024年,这种法官说法、代表说理的调解模式让38起案件的当事人当庭握手言和,有效提升服判息诉率。当事人王女士在撤诉书上写道:“代表的话让我明白,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温度的公正。”
推选入库:注代表力量入法庭
为夯实基层法治建设,长寿湖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和龙河镇,各推选5名公道正派、熟悉法律常识、擅长群众工作且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入驻法庭,构建起“一街镇一法官五代表”工作机制,将代表力量深度注入司法一线。长寿湖法庭对入库的25名人大代表开展履职培训,围绕履职素养、工作技巧与实践方式进行指导,提升代表共情说理、化解纠纷的能力,为其参与法庭工作筑牢专业基础,让代表力量在司法实践中释放法治效能。
如今的长寿湖法庭,25名驻站代表与法官组成“1+5+N”治理矩阵。通过“案件双推送”机制,96件纠纷实现“镇街吹哨、代表报到”。从旁听席到调解室,从田间地头到数字平台,“六推”工作法正让人大代表的履职更具质感。
正如殷其龙在履职日记中所写:“当法律与民意在湖光山色间共鸣,法治中国的画卷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记者 刘霞飞 通讯员 曾丽 马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