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轮椅时,要拉紧两侧车闸固定车轮,翻起脚踏板,协助患者坐入轮椅中,尽量往后坐,系上安全带……”3月的清晨,还带着丝丝凉意,但培训班里的王凤敏已经忙碌起来。在理论教学时,她条理清晰地阐释复杂概念;实践操作中,她又手把手指导学员规范流程。

(资料图)
王凤敏是我区“美凤大姐”线上妇联主席,她发起的“美凤大姐”线上妇联作为全国第一个线上妇联组织,凝聚了众多散布在长寿及周边区县的家政大姐。这些大姐看似平凡,实则能量巨大,她们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家庭,开展家教知识宣讲、家庭纠纷调解、拥军优属服务、学雷锋送温暖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6年相伴,温暖失独邻里
踏入川染厂,邻里间欢声笑语不断,而王凤敏的名字与她那些暖心善举,在街坊邻里间口口相传。
“有困难,找王凤敏。”“热心肠。”一提起王凤敏,大家就会觉得十分温暖。
1965年5月,王凤敏出生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这样的成长环境,也铸就了她善良热心的性格。细数起王凤敏的热心善举,社区居民纷纷点赞:照顾癌症晚期、生命垂危的老邻居2个多月;陪伴照顾患癌症的同事2年多;利用年假陪同事照顾患病的孩子;每天为患病同事煎制中药……
而最令大家佩服的是,她对两家失独邻居长达26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并为其送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王凤敏不辞辛劳,多次往返于社区和相关部门之间,主动联系社区,最终将老人接到离家近的养老院。
(资料图)
“一定要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王凤敏暗下决心。
自那以后,每周王凤敏都会准时来到养老院,她陪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散步,耐心倾听老人的回忆与唠叨,与老人一同沉浸在那些逝去的岁月里。。
当老人身体不适住院时,她又在医院忙前忙后,楼上楼下地跑着办理手续,精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一天下来,她累得腰酸背痛,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旁人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都不禁赞叹:“这比亲生的还亲!”面对这些夸赞,王凤敏总是微笑着摆摆手:“都是些小事,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衬。”
首开先河,成立线上妇联
下岗后的王凤敏,怀揣着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热爱,毅然踏上新征程。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无数个深夜里,王凤敏的房间总是灯火通明,她埋首于家政知识书籍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拼搏,王凤敏成立“美凤大姐”家政服务公司,还成立全国第一个线上妇联,并当选为线上妇联主席。从下岗工人到家政行业能手再到线上妇联主席,这样的身份转变让王凤敏备受鼓舞,更让她意识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人。
她决心开展免费家政培训,帮助农村女性和下岗女工。然而,事情进展不太顺利。一部分人把王凤敏当成骗子,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干家政不体面。
(资料图)
王凤敏回忆道:“第一期培训班,就只有几个人!”
“姐妹们,我知道你们可能有顾虑,但我也是从下岗走过来的,那种迷茫和无助我都懂。”王凤敏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不厌其烦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在王凤敏的不断努力下,参加培训的人员多了起来。
为了帮助这些新手快速掌握家政技能,王凤敏组织姐妹们参加“线上+线下”技能培训。围绕社会急需的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育婴等,每周二、周五组织开展线下培训集中学习,用实操代替理论说教,还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大家在线上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在王凤敏的动员下,3000余名妇女同胞投身家政行业,经过努力,大部分的人月薪从两三千提升至过万元。
志愿服务,点亮万家灯火
工作之余,王凤敏总是穿着那件鲜艳的粉红色马甲,活跃在各个公益场所,福利院和敬老院里,常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她的感染下,“美凤大姐”们纷纷加入公益行列。
9年来,“美凤大姐”们开展各类关爱活动50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家庭纠纷900余起,为困难群众捐款4万余元,照顾孤寡老人12人。
(资料图)
此外,王凤敏还成立了两支“美凤大姐”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专项志愿服务。
其中,拥军小分队主要负责服务军人家庭。王凤敏组织“美凤大姐”们优先承接军人家属的家政服务,积极帮助退伍军人进入家政行业就业。同时,王凤敏还为困难军人家庭开展免费家政服务,通过照顾军嫂生产、产后护理、育儿等,为军嫂们提供母婴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定期到军烈属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到他们的家里做保洁、聊聊天。这些年,陆续开展拥军志愿服务300余人次,为军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另一支特色小分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小分队。“美凤大姐”们充分发挥家政人员深入家庭的优势,协调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用她们朴实的语言积极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已累计线上线下宣传教育达4万人次,为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了坚实力量。
萤光虽微,但为其芒;志以星火,愿暖人间。“只要我还有一丝精力,就决不停下脚步,尽力把服务做到极致,真正融入这万家灯火……”王凤敏坚定地说。记者 肖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