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海拔1038米的云龟山巅,万亩野樱在晨雾中如云似雪。市人大代表龚致平与长寿法院立案庭法官、调解员组成的工作组,第三次登上这座高山,共同见证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碰撞出的春日暖意。
初探:实地核查,锚定争议焦点
2023年2月,云龟山景区与某科技公司签订《露营基地合作协议》,首期投资270万元打造“重庆十大网红露营地”。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双方在投资进度、收益分成上产生分歧。2024年1月,景区发函解约遭拒,纠纷导致露营地停摆,日均损失超3万元。
“这不仅是企业间的矛盾,更关系到数百户周边村民的生计,决不能让经济纠纷凉了乡村振兴的热土!”龚致平在走访中发现问题后,依托“人大代表长寿法院联络点”,立即联动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驻法院综合调解室,组建专业调解团队。

(资料图)
第一次调解,工作小组直面问题核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深入剖析纠纷产生的原因。调解过程中,科技公司辩称已履行70%投资义务,因对方违约暂停后续履行,要求赔偿100万元;旅游公司则主张协议已解除,要求对方撤离并质疑赔偿金额过高。“《民法典》第563条明确了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第584条划定了损害赔偿范围。”区法院立案庭法官姚雪桥现场释法,为调解奠定法律基础,及时遏制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为景区稳定运营赢得了宝贵契机。

(资料图)
再访:平衡利益,破解僵局
基于第一次上山实地勘察结果,调解团队向行业部门咨询核定合理补偿范围,提出“旅游公司支付60万元补偿+科技公司限期腾退”的折中方案。经多轮磋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和解协议的达成仅仅是第一步,龚致平深知,要让云龟山景区真正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在经营管理层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龚致平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广泛资源,针对景区的发展定位、项目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挖掘景区特色文化内涵到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从优化游客服务体验到加强品牌宣传推广,这些建议为景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清晰方向,也让景区管理方和经营者看到了新希望。

▲工作人员向游客进行普法宣传
三访:跟踪回访,闭环解纷
再访云龟山,粉白花海已蔚然成云。此次回访,他们不仅对和解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确保各项条款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景区游客多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他们在露营区设立法律咨询点,用“游客退款纠纷”“露营安全责任”等鲜活案例讲解《旅游法》,发放手册500余份。“在樱花雨中学法律知识,既浪漫又实用!”游客李女士感慨道。
科技公司负责人坦言:“若走诉讼程序,至少要损失半年时间和100万元营收。”而景区经理袁作祥透露,纠纷化解后客流量同比增长30%。
这一成功案例,是区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生动写照。通过与司法机关紧密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区人大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聚焦民生关切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各部门协同配合,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同时,人大代表们将持续关注云龟山景区的发展,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刘霞飞 通讯员 马姣 谢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