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渐凉,各类病毒易乘虚而入。养生专家指出,秋季需做好身体多方面调整以提升免疫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尤其要避免盲目“秋冻”,保持饮食温润、运动平缓。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众人普遍认为“秋冻”即秋天挨冻,实则刚入秋时最宜“秋冻”,此阶段气温缓慢降低,身体可随之适应。然而,随着秋分、霜降来临,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注重添衣保暖,中老年人与儿童更需如此。中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缓,易感寒冷;儿童代谢能力欠佳,亦不宜“秋冻”。此外,患有心脑血管、胃肠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特别留意保暖,以防基础病复发。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人易出现皮肤干裂、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干咳少痰等症状。饮食方面,除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外,还应多食用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秋季上市的果蔬种类繁多,如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皆适宜调养佐餐。适当食用萝卜可有效缓解喉部不适、止咳化痰。推荐食用黑芝麻粥,有滋肾阴、养肝血、乌须发之效。香菇炒板栗则有益智补肾之功。
秋季气温降低,人们食欲增加,“贴秋膘”习俗随之而来。但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夏季不缺食物,秋季无需特意进补。尤其不可过度进补,儿童更应避免,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积滞、肥胖。
秋季乃运动黄金时节,但仍需顺应其“收敛”特性,避免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适中的锻炼方式及有氧运动,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为宜。如此不仅可调养肺气,还能提高肺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寒能力。秋高气爽,适宜进行户外运动,登山可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使气血通畅,有益身心健康与增强体质。
秋冬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支气管肺炎发病率上升。孩子若患支气管肺炎,多数会发烧,以中高热为主,并伴有频繁咳嗽。一般病初为干咳,之后可能有痰,还会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精神差、口周青紫、喘憋、呼吸费力。3个月以下婴儿症状相对不典型,常不发烧或仅低热,无明显咳嗽症状,仅呼吸急促费力,可能有嗜睡、烦躁、吃奶不好、吐奶、呛奶等表现。
孩子患支气管肺炎,建议及时就医,尤其是早产儿和有基础病的孩子。居家护理务必遵从医嘱服药,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不建议常规给孩子吃镇咳药,但若咳嗽频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还可通过做雾化、拍背等方式排出痰液。
秋冬季节,多种传染病高发,部分地区诺如病毒感染增多。区疾控中心传防科介绍,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感染后通常以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为主。一般而言,普通人群感染病情较轻,2—3天后好转,但体质较弱者易出现较重症状。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水等途径传播,个人与家庭预防感染需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用肥皂和流水正确规范洗手;注重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蔬菜瓜果彻底洗净;患病后患者居家休息,至少至症状完全消失后 3天,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近距离接触;做好居家环境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做好居室日常规范消毒和通风,加强人员健康监测,确保感染人员不带病上班上岗。
秋季,天气由热转寒、阳消阴长。《黄帝内经》记载:“入秋后,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故而,秋季养生保健须遵循“养收”原则,泡脚便是一种理想的养生手段。
养生专家认为,天凉时可给泡脚盆添上五味“料”,打造秋季限定款泡脚养生汤。
桂枝
桂枝能发汗解表、温经通脉、散寒止痛,手脚冰冷之人用桂枝泡脚可显著改善状况。桂枝辛温,可祛风寒,用于泡脚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桂枝助阳化气,泡脚还可治疗肾阳不足、寒痹腰痛、痛风等情况。
花椒
花椒除用于烹饪外,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其性辛热,与辣椒、大蒜、生姜一样,本身有驱寒作用。用花椒泡脚可驱除五脏六腑之寒气,扶助阳气,对手脚冰冷的虚寒体质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起到内病外治之效。对于脾胃阳虚者的腹胀、积食等症状,花椒也能改善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花椒有活血通络之效,用花椒水泡脚结合按摩,可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消除疲劳,调节睡眠。对女性而言,花椒有暖宫散寒、缓解痛经之作用。花椒的温散之性,能够激发人体阳气。
经常用花椒水泡泡脚,对感冒有一定预防作用。此外,花椒气味芳香,用其泡脚对脚部疾病如脚气、脚臭、脚汗等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生姜
生姜属于辛温解表药,有散寒解表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生姜能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易手脚冰凉之人,可用生姜泡脚。
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能加快人体血液循环速度,使毛孔张开,促使体内湿寒之气排出,有驱寒暖身之功效。
对于出现痛经、宫寒以及体寒人群,适当用生姜水泡脚,可有效改善一系列不适症状。对于基础代谢率低的人群,生姜泡脚不仅能提升基础代谢率,还可促使体内多余水分快速排泄,有消肿功效,减轻静脉曲张症状。
艾草
艾草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用艾草泡脚可改善肺功能,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益处颇多。艾叶含有挥发性油和苦味素,能温暖身体、疏通经络、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合湿气较重的人群。
红花
红花泡脚可温暖全身,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治失眠。冬季易长冻疮、皮肤干裂之人多用红花泡脚可起到预防作用。
链接<<<
泡脚养生源远流长
在我国,泡脚历史悠久。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便记载了有关泡脚的内容,迄今已有 1000余年历史。苏东坡曾言:“热浴足法,比之服药,其效百倍!”陆游在诗中提及自己82 岁仍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的生活习惯:“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啄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可见,泡脚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且具有良好的养生效果。从中医角度看,泡脚属于足浴,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能够畅通体内气血。
现代医学认为,脚部血液回到心脏过程长且曲折,脚部肌肉有“第二心脏”之美誉,其收缩功能好坏决定着末梢循环状态。泡脚和足部按摩通过反射区促使大脑传导信号,改善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调节生理环境。
足底反射学说认为脚与耳朵一样,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人体病变可在足底穴位出现反应,如同提前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人体健康状态。因此,坚持泡脚能加速血液微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和气活血,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记者 骆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