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内外
  • 代表委员风采
  • 微访谈
  • 两会圆桌会
  • 权威发布
  • 会议动态

涵育城市人文精神 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加快构建全域人文体系,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长寿文化厚重丰盈,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要传承千年文脉、塑造人文品牌、厚植人文关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铸魂凝练长寿人文内核。如何涵育“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长寿人文精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听听相关人士的建议。     主持人:张小睿  陈希 访谈嘉宾:     张光勇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洪梅 区文旅委党委书记 付显芬 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晓涛 长寿实验中学副校长      以人文精神涵养城市品质打造“长寿”品牌 “人文精神是涵养城市文明最好的养分,以人文精神打造城市气质,用人文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是提升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最好方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光勇如是说。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用长寿文化提升长寿整体人文精神状态,全力构筑起以‘长寿’为核心元素的城市品牌。”张光勇说,近年来,长寿在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不俗成绩:以“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为代表的“长寿”文化旅游胜地石破惊天;建设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烈士故居,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我区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 张光勇建议,要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建设长寿革命博物馆,以杨克明、陈燮等烈士事迹赓续红色文化;以人为本,积极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设施、活动场地建设,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动员全员参与,鼓励人们爱学习、爱文化,打造书香之城;积极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培育和引进高水平文化人,书写长寿故事;与时俱进,让长寿人文精神融进长寿人的心灵,让“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成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追求,推动长寿人民自觉投入到“两地一城”建设中。 整合长寿独特资源 厚植城市人文底蕴 “可以从历史文脉传承、人文品牌塑造、文化阵地建设三个方面着手,不断丰富城市底蕴,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区文旅委党委书记杨洪梅如是说。   在强化历史文脉传承方面,加大对历史文化名人挖掘力度,强化对谯定、巴寡妇清、还珠楼主等文化名人的研究,深入挖掘杨克明、陈燮、廖树勋等红色人物事迹,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加大对知名景点人文挖掘力度,重点挖掘长寿湖、大洪湖、明月山、黄草山等景点人文故事,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文旅融合”。 在强化人文品牌塑造方面,积极打造中国水电工业摇篮品牌,突出水电文化宣传,彰显长寿中国水电工业摇篮的里程碑地位。打响“书香长寿”品牌,合理布局全民阅读阵地,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力打造书香家庭、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企业,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建设长寿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体设施,继续推动街镇公共文化服务超市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修复刘伯承元帅护国战争养伤地、打造林庄学堂红色纪念馆,做深做精杨克明故居展陈,同时复建怀清台、谯定书院,加强聂氏宗祠、扇沱王爷庙保护利用,让历史中的长寿、典籍中的长寿、遗迹中的长寿活态呈现,使其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启迪未来。 推行“文化养老” 凸显人文关怀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付显芬说,推进“文化养老”行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凸显对我区老年群体的关怀。   “从强学习、强宣传、强氛围、强康养四方面着手推进‘文化养老’行动。”付显芬建议,街镇及社会各界建设老年学校,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造在线学习平台,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发展。通过征集中老年能人和才艺项目,开展对中国文化和老年才艺的保护、推广服务,拓展文化养老内容,提高服务品质。 付显芬建议,大力宣传和展示老年人风采,引导老年人始终保持思想常新。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如书法摄影作品展、采风创作、征文比赛、微党课、文艺展演等活动,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图书馆,不断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同时建议,在长寿湖旅游景区旁修建康复中心,旅游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将区医院北观院区打造成高品质“老年医护康养基地”,实行“医中有养”服务模式,打破医疗和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科学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我区康养事业发展。 推进“长有优学”工程 助力文化强区建设 “文化强区,教育先行。只有不断提高教育的硬件软件实力,才能更好助推文化强区事业发展。”长寿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晓涛如是说。   张晓涛说,应加快推进“长有优学”工程,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引领,改善教育薄弱环节。 张晓涛建议,要着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精准全面数据,为教师课堂教学和提优补差的精准性提供保障,对全面了解掌握学校的教学近况、把控教师教学的成效、剖析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提供支撑。要不断更新完善设备建设,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效能及信息化管理水平。 张晓涛建议,要不断完善优秀教育人才“引、育、留”办法,加强人才储备;积极推进“幼有善育”,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切实改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引进市内外优秀教育人才,通过免笔试、有编制还有相应的人才政策待遇,“真金白银”招贤纳士,着力配强配齐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有效引导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探索校长引进培育机制,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属于长寿的中华名校,助力文化强区建设。

2022-01-10

对标一流优化环境 赢取开放发展胜势

“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在思想观念、政策举措、制度机制等方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等高对齐,全面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壮大开放型经济。那么,如何对标一流优化环境,赢取开放发展胜势,来听听“两会”期间大家的建议和想法。 主持人:李杉  张娟 访谈嘉宾: 孙艳艳 区发改委副主任 吕兴建 区商务委副主任 张溪桥 区招商投资局副局长 张满丽 区商务委副主任 补短板抓创新提氛围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障。”区发改委副主任孙艳艳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孙艳艳认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应该从补短板、抓创新、提氛围三个方面入手。补短板方面,要从区级营商环境评估、市对区考核评价以及营商环境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等方面找问题,狠抓整改提升,补齐区级营商环境建设短板。抓创新方面,要主动对标国际一流、对标先进地区和市内先进区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充分发挥开发区“试验田”作用,围绕企业准入、项目建设、生产运营、要素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开拓创新,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打造一批群众满意、企业认可的典型经验案例。提氛围方面,要深入收集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宣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深入一线、点面结合,积极宣传政府服务的典型案例,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孙艳艳建议,要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强化数字赋能,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构涉企事项,多维度归集数据标准、数据信息,打通数据联通瓶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电子化,将长寿打造成为“数字治理之城”“移动办事之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优化对外开放平台 提升开放型经济实力 “对标对表党代会确定的‘两地一城’目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对标全国一流发展环境、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全国一流生态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大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成渝地区东部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区商务委副主任吕兴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吕兴建表示,优化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且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长寿经济竞争力。要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要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进一步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营造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吕兴建建议,要优化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实力,增强长寿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充分运用中国(重庆)自贸区长寿经开区联动创新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长寿港冯家湾作业区海关监管场所等开放平台,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区系列政策红利,推动和新加坡合作事项,充分利用海关监管场所提升我区货物通关效率,实现就地报关和验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创新机制 为招商引资增效赋能 “要以精准的招商方向、创新的招商机制,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贡献力量。”区招商投资局副局长张溪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精准定位招商方向方面,要做强合成材料、改性材料、硅基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金属材料等核心产业链,巩固提升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综合化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积极引进知名全球文旅IP,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集群,积极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碳康养旅游度假地,积极打造国际赛事、会展重要承载地。着力建设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聚焦数字、健康,培育健康管理、国医国药全产业链、生物疫苗、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积极洽谈引进江苏知原药业、浙江微医等优质企业,拓展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大数据产业链。 在大力创新招商机制方面,要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实行“告知承诺制”,建设类项目实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向企业投资、政府投资项目领域扩面;实行“服务专员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加速度”的服务,服务专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协助企业审批,解决企业困难;实行“产业链长制”,区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链长”,构建“高端研发平台+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进一步为招商引资增效赋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要对标全国一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区商务委副主任张满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满丽认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行政审批体系建设。围绕“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工业、限上商贸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打通各部门数据的条块分割,通过“数据共享”和统一的政府行政审批云平台,让数据为企业、老百姓“跑腿办事”,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政府服务效能。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口岸。加快推进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长寿港区规划建设,设立保税仓等基本功能设施,向南依托渝怀铁路推进长寿至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稳定开行,向西依托渝怀铁路及公路路网,借助“中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寿现代物流多式联运战略平台。整合重点物流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资源,联合成都、广安、宜宾、遂宁等城市构建一个覆盖铁、公、水、管等多式联运战略合作平台,给予项目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广运用,吸引成渝地区化工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商贸企业来长投资兴业,共推成渝两地发展。  

2022-01-09

戴明参加区政协会分组讨论时提出:勇担使命献良策 共推蓝图变现实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申欣 1月8日,戴明在参加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经济、工商联组分组讨论时提出,要继续发挥政协委员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主动融入政府工作,服务地方发展,共同擘画“两地一城”美好蓝图。   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联系工作实际,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工作、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围绕中心工作,聚焦难点热点,为长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力。 戴明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与委员们亲切交流,回应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说,区政协两个报告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体现了忠诚之魂的政治高度、守正创新的思想深度、人民至上的民生温度,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报告写得好,工作干得好。 戴明指出,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的总体愿景。政府工作报告依据“两个五年”,总结了我区发展现状,具体部署了抓好党代会报告目标的落实落细。今年,是全面开启建设“两地一城”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区将建立健全“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推进机制,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好各项工作。希望委员们积极围绕“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尽责履职、建言献策,积极围绕落实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惠企惠民相关工作献智献力,真正担负起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使命,推动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2022-01-09

宋平参加区政协会分组讨论时提出:聚焦目标献良策 凝心聚力促发展

  长寿新闻网  记者 曹丽华   1月8日,宋平来到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群团、医卫、社保联组,与委员们一起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他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贡献政协智慧。   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开门见山,各抒己见。大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客观全面,展望未来方向明确。同时,围绕科技创新、文旅强区、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寿文化”挖掘打造等话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宋平边听边记,不时与委员们交流讨论。宋平指出,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的战略目标,提出加快建设“两地一城”的宏伟蓝图,为区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希望委员们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长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凝聚智慧、贡献力量,不断提升提案办理的质效,推动协商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长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