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破解“老大难”圆上“小期盼” 代表助力城市治理见真章
发布时间:2025-11-24 21:27:21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以前小区内街,车辆到处乱停,路面还被压得坑坑洼洼,现在道闸规范、车位分明,节庆还能领福利;自从加装了电梯,高层住户也能实现‘一键直达’……”如今,在长寿城区说起身边的变化,居民们总能细数出一连串“幸福事儿”。

这些跃动的民生图景,背后藏着人大代表、议事代表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履职足迹。近年来,长寿区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城市治理,全面推行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首届336名议事代表持证上岗,将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履职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人大+”联动治理机制,让代表履职从“个体行动”变为“联动合力”,破解了一批城市治理“老大难”问题,让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菩提街道人大代表走访企业

(资料图:菩提街道辖区人大代表走访企业)

代表领办、协商破局,街道焕新还“惠”于民

“没想到困扰多年的停车乱象,真的彻底解决了,现在路面干净整洁,生活很舒心!”居民邓苹感慨,道出了金科阳光小镇小区1号门内街治理后的显著变化。该地段位于菩提街道的小区内街,之前因长期无人规范管理,车辆乱停、植被毁坏、矛盾频发,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治理梗阻?人大代表牵头搭建的民主协商平台给出了答案。

菩提街道推行代表“领办(督办)网格一件事”制度,坚持“邻聚里网格驿站”与“人大代表议事代表联络点”共建共用,将300平方米的驿站打造成集议事、接待、服务于一体的民生枢纽,进驻有市人大代表杨一,赖纪伟等7名区人大代表,雷立等9名议事代表。得知居民诉求后,议事代表雷立、孔杰迅速行动,把物业、城管、派出所、业主和商户等多方主体请进“代表议事堂”,一场场面对面的协商,让各方诉求充分表达、寻求平衡点。

菩提街道议事代表商议安装乒乓球台

(资料图:菩提街道议事代表商议安装乒乓球台)

“停车收益要归全体业主”“要装道闸规范管理”“收费标准得公开透明”……经过多轮讨论,最终达成的治理方案落地生根:物业公司在城市管理部门指导下划线设闸、规范收费,所有收益归入业主共有账户,定期公示接受监督。如今,曾经的“问题街”已变身“示范街”,乱停乱放现象彻底根治,每年约15万元的停车收益不仅补充了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节庆时还能给居民们发福利,直接反哺全体业主,形成“治理有成效、群众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菩提街道人大代表走访饮水源问题

(资料图:菩提街道辖区人大代表走访饮水源问题)

今年以来,菩提街道阳光小镇代表联络点累计接待群众600余人次,解决公共区域停车规范、违章搭棚引发邻里纠纷调处等问题80余件,98%的群众满意度是对代表履职最直接的肯定。区人大菩提街道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代表履职平台,紧扣街道中心工作,组织代表围绕民生实事等开展调研与监督;同时,发挥菩提社区“重庆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收集群众立法需求与建议,精准听民声、畅民意、解民忧。

凤城街道三峡路社区议事代表杨明杨,组织协调共兴街一巷8号一单元电梯加装事宜

(资料图:凤城街道三峡路社区议事代表杨明杨,组织协调共兴街一巷8号一单元电梯加装事宜)

民主赋能,老旧楼里升起“幸福梯”

凤城街道三峡路社区位于长寿老城,169栋老旧居民楼里住着1.2万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4568人。“爬楼堪比闯难关,买完菜上楼要歇三四次,冬天想下楼晒晒太阳都难。”20余年房龄的楼栋里,“爬楼难”成为许多老人的日常困扰。

凤城街道搭建的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民情联络点三级履职阵地,把这一群众呼声传达到治理层面。“我们要把城市治理从‘临时应对’转变为‘长效自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人大代表余俊介绍,电梯加装工作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指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凤城街道峡路社区议事代表严锦培,与居民共同商议凤中路10号电梯加装事宜

(资料图:凤城街道峡路社区议事代表严锦培,与居民共同商议凤中路10号电梯加装事宜)

加装电梯,难在达成共识。“高层想装,低层怕影响采光;有人认为价格高,质量才有保证,有人则担心费用太高。”议事代表严锦培作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深知其中的复杂性,她与余俊等人大代表多次深入社区,收集居民的真实想法、具体顾虑和诉求,先后召开居民议事会议100余次。从居民自己推选电梯加装代表,负责资金筹集、资料收集等,到邀请建筑专家提供技术咨询;从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协商补偿方案化解低层住户顾虑,到通过现场表决、微信投票确定施工方案,并在楼道公告栏、微信群及时公开,代表们鼓励居民参与加装电梯项目的各个环节,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贯穿始终。

“每一步都让我们提建议、看清楚、听明白,心里自然就踏实了。”居民黄颖说,她家所在的楼栋加装电梯时,议事代表、网格员们都带着方案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征求意见,有分歧就坐下来慢慢谈。如今,83部加装电梯在三峡路社区老旧楼栋间“上岗”,惠及辖区5700余名群众,实现了“民主程序无举报、施工过程无阻碍、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凤城街道雨水管网更新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等14个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民主票选正逐步推进,让老城居民真切感受到“我的城市我参与”的获得感。

渡舟街道人大代表调研民兴社区文体广场建设情况

(资料图:渡舟街道辖区人大代表调研民兴社区文体广场建设情况)

代表搭桥,架起民生“幸福场”

傍晚时分,渡舟街道曾经在公路旁扎堆跳坝坝舞的居民,如今满心期待着即将建成的民兴社区文体广场、三好社区小型体育公园。“以前没地方去,只能挤在路边跳,不安全又扰民。”居民张阿姨说,这个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终于要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解决了。

今年以来,渡舟街道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40余件,推动老旧农贸市场改建、社区文体健身场所落地、老旧小区改造等80余件民生实事得到解决,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

民兴社区和三好社区是渡舟街道的征地农转非安置社区,由于早期规划存在滞后性、配套设施不足,这里1.5万余名居民的文化活动长期受限。区人大代表袁凤珍、李霞在接访中了解这一诉求后,立刻行动起来,多次提交建议呼吁建设文体活动阵地,但资金难题如同“拦路虎”,让项目一度搁浅。

渡舟街道人大代表接访选民

(资料图:渡舟街道辖区人大代表接访选民)

“群众的期盼不能等!”区人大渡舟街道工委得知情况后,组织代表和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研,把建设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列为重点民生事项。代表们化身“沟通桥梁”,带着居民诉求,多次对接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用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阐述项目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综合评估,2025年渡舟街道争取到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居民多年的期盼终于有望实现。

建设过程中,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通过座谈走访、长廊议事等形式,力求让广场建设精准贴合居民需求。“从选址到施工,每个环节都有代表监督、群众参与。”袁凤珍说,“我们要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场,而是居民真正需要的‘幸福空间’。”预计今年底,民兴社区文体广场和三好社区小型体育公园将同步建成,让周边居民实现“休闲锻炼不出社区”的愿望。

渡舟街道即将建成的三好社区体育公园

(资料图:渡舟街道即将建成的三好社区体育公园)

区人大渡舟街道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将持续推动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深入联系群众,切实发挥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桥梁作用。针对民生诉求进一步优化“收集—处置—反馈”工作闭环,联动多部门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治理成果。

“群众提、代表议、部门办、全民督”,长寿区人大代表始终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既是民生诉求的“收集员”,也是督办实事的“召集人”,更是项目推进的“监督员”。他们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履职的方向,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标尺,推动一个个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记者 蒲雪梅 通讯员 吕晨晨 贾科 袁丹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