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街道:筑牢保障网,为困境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发布时间:2025-09-12 17:57:06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穿梭于楼宇之间的网格员,成了困境儿童的“守护眼”;大数据系统主动发现,让补贴精准送达;多部门联动,为特殊家庭孩子撑起保护伞……近年来,为切实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凤城街道通过“精准保障、共管共护、提质增效”三大举措,为辖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温暖晴空。

凤城街道筑牢保障网为困境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1)

精准保障:“大数据+网格化”实现应保尽保

“多亏他们上门,我们才知道可以申请补助。”小宇(化名)家住寿城水岸,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残疾,家庭生活很困难。

社区网格员张钰在定期排查中发现情况后,迅速上报,街道很快将其纳入保障范围,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孩子吃饭、买文具不用愁了。”小宇母亲欣慰地说。

张钰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工作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走访情况。

“上周排查时发现一个小女孩,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条件差,孩子很内向。”张钰介绍,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她建立档案,正在申请补助,还联系志愿者每周上门辅导作业。

近年来,凤城街道建立“1+21+123”关爱保护机制,通过“大数据智能预警+网格排查兜底”主动发现困境儿童。5年来,累计保障孤儿1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名,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及时率、准确率均达100%。

凤城街道筑牢保障网为困境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2)

共管共护:多部门联动堵住监护漏洞

“要不是多个部门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起儿子的就学问题,家住骑鞍社区的刘女士感慨不已。

老家在葛兰镇的刘女士与儿子小浩(化名)居住在凤城街道,因户籍问题,孩子一直无法入学。

凤城街道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协调教育、公安等部门,最终,解决了小浩的就学难题。

“现在,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刘女士说。

针对“人户分离”导致的监护漏洞,凤城街道创新实行“户籍地+居住地”双列管模式,堵住“人户分离”监护漏洞,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目前,异地居住的7名儿童已和相关镇街建立连接,辖区居住的14名其他镇街困境儿童均纳入关爱帮扶范围,未成年人保护逐步实现由“事后干预”转为“事前预防”的迭代升级。

此外,凤城街道主动加强与司法、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数据归集共享,延伸发现触角,延长关爱服务链条,构建多跨协同帮扶体系,系统解决儿童户籍、入学、医疗、家庭重组等方面突出困难。

凤城街道筑牢保障网为困境儿童撑起温暖晴空 (3)

提质增效:从基本救助到成长赋能

在凤城街道举办的“寿护未来”公益课堂上,10岁的萌萌(化名)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做手工。她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萌萌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曾因家庭变故而沉默寡言的萌萌,在参加活动后逐渐开朗起来。“现在孩子愿意说话了,也爱笑了。”萌萌的外婆欣慰地说。

“不仅保障基本生活,还要关注孩子成长。”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童心相伴”“寿护未来”等公益课堂、心理疏导活动40余场,服务儿童200余人次。

心理咨询师王老师每周都会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有个孩子因为家庭变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过半年辅导,现在不仅成绩提高了,还当上班干部。”王老师说,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助,还需要心灵上的关爱。

此外,凤城街道还按“红、黄、绿”三色对困境儿童实施分级帮扶,建立“一人一档”,两年来成功处置5起危机事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与困境儿童结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关爱服务。

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三个聚焦”机制,在数据赋能、社会参与、服务精细上再下功夫,让每个困境儿童真正感受到——“爱,就在身边”。记者  李辉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