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在葛兰镇湾丘村竹篱笆家庭农场,一颗颗翠绿透亮的巫山脆李挂满枝头,像极了晶莹的绿玛瑙。
当市场上普通李子的价格在“4元至8元区”徘徊时,农场主甘德才的巫山脆李价格却稳稳站在“15元高地”,还引得游客排队争相采摘。这里的巫山脆李凭什么赢得消费者青睐?7月17日,记者带着疑问前往农场一探究竟。

优选良种
筑牢品质根基
走进海拔700多米的湾丘村,山风裹挟着果香扑面而来,甘德才的30亩李子林就在这片云雾缭绕的山腰上。
大学毕业后,甘德才在大城市打拼了20年,始终对家乡充满无限眷恋。2018年,他带着积蓄回乡,从零开始学习李子种植技术。
“现代农业不是拼产量,而是拼品质和品牌。”农场主甘德才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说道,“我打造果园就认准三个坚持,即坚持选育良种、坚持高海拔种植、坚持生态种植与品质至上。”

“种好李子要从选好苗开始。”甘德才抚摸着碗口粗壮的果树介绍说,返乡之初,跑遍重庆、四川等地考察,为找到最合适的品种,试种了10余个品种,最终选定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型端正、脆甜多汁,市场认可度高。”甘德才特地从巫山引进优质嫁接苗,虽然每株价格比普通苗贵3倍,但保证了品种纯正和成活率。
“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李子糖分积累更充分,果肉更加脆甜多汁。”甘德才介绍,高海拔种植不仅减少病虫害,还延长李子的生长周期,风味更浓郁。

生态培育
种出放心好果
与传统果园不同,竹篱笆农场全程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甘德才将自家养殖的禽畜粪便发酵成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通过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农药使用。
李子林里,一群土鸡在李树下巡逻。“这可是我们的'生物除草机’。”甘德才抓起一把散发着醇香的褐色肥料,“鸡粪羊粪发酵的‘营养餐’,比化肥金贵多了。”为了防虫,他还给每棵树穿上“防虫裙”(粘虫板),挂上“小灯笼”(诱虫灯)。虽然每亩要多花几百元,但换来“可以带皮吃”的安全果。

“我们专门开车过来,这里的李子不打农药,吃着特别放心。虽然贵点,但值得!”正在采摘的王先生边摘边说,不一会儿,篮子已装满李子。
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甘德才用“生态溢价”证明了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在甘德才的农场里,每个细节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当农业遇上匠心,“土疙瘩”也能变“金元宝”。记者 李辉 曾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