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暨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第3站)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召开,明确赛事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长寿区体育中心举行。发布会现场,新闻发言人就赛事规格、赛事项目、筹备情况等广大市民及网友关心的问题答记者问。

△张周勇介绍相关情况
赛事情况介绍
重庆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周勇:“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是中国田径协会创办,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中国田径协会和重庆市体育局共同主办的国际赛事,也是全国最高级别的田径赛事之一,旨在通过比赛推动田径运动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友好交流互动。首届“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于2019年落地重庆,已先后在涪陵区、九龙坡区举办。
今年,“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将由中国田径协会、重庆市体育局、长寿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步举办全国田径大奖赛(第3站),于5月14日至16日在长寿区体育中心举行。本届赛事将以“交流开放、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体育合作,全面提升赛事品质与观赛体验。
赛事规格提档升级,将是一场世界水准的竞技盛会。经世界田径联合会认证,赛事从铜级赛事正式升格为银级赛事。一方面,比赛场地和赛事服务全面提升。对标世界田联标准,我们全面升级了比赛场地和设施设备。比如,对内场天然草坪、障碍水池、链球投掷区、撑杆跳高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新增了电子测距仪、视频测距仪、电子风速仪等20余套设备。目前,场地已获得中国田径协会A1类认证。
另一方面,参赛运动员水平更高。本届赛事汇聚国内外高水平选手,国内报名参赛的有男子100米新锐何锦櫶、杭州亚运会4×100米接力冠军成员陈佳鹏,雅加达亚运会110米栏冠军谢文骏,400米新星艾力西尔·吾买尔,跳高名将王宇、张国伟领衔;女子选手则有亚运会4×100米金牌得主葛曼棋、梁小静、韦永丽、袁琦琦,以及极具人气的女子100米栏选手夏思凝;国际选手方面,多位高水平运动员确认报名参赛,如日本选手多田修平、阿曼选手阿里·安瓦尔·阿尔·巴卢希、尼日利亚选手阿拉巴·奥卢昆勒·阿金托拉等,共同呈现高水平竞技盛宴。
国际队伍持续扩容,将是一场多元文化的深度交流。本届赛事涵盖牙买加、阿尔及利亚、南非、比利时、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泰国等24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国际参赛队伍占比超20%,国际参赛人数预计超75人,总参赛规模将达1200余人。通过这次比赛,搭建起“一带一路”体育合作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助力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赛项结构突破创新,将是一场速度激情的巅峰对决。本次比赛采用双赛合一的方式,总项目数由上一届30项提升至43项,共设有21项男子项目、21项女子项目和1项混合项目。其中,男女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等“飞人大战”将是本次赛事热门看点。全市热爱田径的青少年、各界田径爱好者可以验证身份信息后免费入场观赛,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多渠道在线观看。通过这次高水平比赛,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田径竞技水平提升,吸引更多青少年进入田径场。
配套活动精彩纷呈,将是一场“体育+”融合的创新实践。开幕式以“巴渝文化”与“长寿特色”为主题,特别编排《川剧表演》《高粱杆节节甜》等特色节目,融合传统艺术表演和城市形象展示,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体育+文化”名片。联动长寿区文旅资源,推出赛事主题旅游线路,延伸“体育+旅游”场景。我们同步做好线上线下、国际国内传播,制作多语种赛事简讯,推送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点区域社交媒体,做好“体育+传播”矩阵,扩大赛事国际影响力,提升重庆城市形象。

△戴明回答记者提问
赛事筹备情况介绍
长寿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长寿是全国体育先进区县和全国田径之乡,先后培养出“亚洲飞人”李涛、世界青年跳远冠军彭凤梅、杭州亚运会竞走冠军贺相红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队、省级运动队输送了大量体育人才。本次赛事落户长寿,既是重庆融入“一带一路”体育合作的重要实践,更是我们长寿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
作为东道主,我们以精益求精的标准、热情周到的服务、安全有序的保障,为世界呈现一场彰显国际水准、深化开放合作和促进全民共享的体育盛会!
我们升级接待服务,努力办成一场国际标准的高水平赛事。针对参赛队伍,我们精心组织志愿者开展礼仪规范、外语服务等专项培训,展现重庆国际化服务水平。针对外地前来观赛的游客,我们将准备长寿文旅手绘地图及线上观赛指南,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观赛舒心、旅游顺心、消费暖心”的全场景体验。
我们加强交流互鉴,努力办成一场深化国际体育交流的开放盛会。近年来,长寿区先后举办了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中匈皮划艇邀请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等一批国际赛会活动。这次“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参赛国家之多、运动员之多,创了历届新高。这为我们与世界体育交流互鉴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赛事期间,我们将组织国内外运动员走进校园,开展技术指导和训练交流,通过榜样力量激发青少年运动热情。
我们推动体旅融合,努力办成一场体育旅游融合的体育节会。在赛事期间,我们将组织外籍运动员参与菩提古镇非遗体验、长寿湖画廊游览等活动,通过巴渝文化与国际体育的对话,促进文明交融。推出赛事主题旅游线路,串联长寿湖景区、菩提古镇等文旅地标,让广大观众“跟着赛事去旅行”。打造消费节等多元消费场景,让广大运动员和我们广大的市民群众在感受体育赛事速度激情的同时,也能够深度体验文化美食的“热辣滚烫”。
我们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努力办成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我们为社会群众提供专门的免费观赛通道,大家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赛场观看比赛,也可以通过“田径精英”小程序线上观看赛事直播。我们在看台设置了专门的青少年观摩席位,组织区内中小学生入场观赛,同时同步开展社区田径体验活动,吸引广大的市民广泛参与。对于不能到场观赛的朋友,我们还将通过网络平台联动直播,推出主播说赛事、赛事打听、今日战报、运动员风采等专题报道,用多样化方式为大家提供互动观赛,让广大田径爱好者能够足不出户就欣赏到顶尖选手的巅峰对决、激动人心的每个瞬间。
常来长寿长长寿,长寿常来常常来。热忱欢迎各国健儿在我们长寿赛场上挑战自我、勇创佳绩;我们也诚邀各界朋友能够走进长寿、感知长寿,共享体育激情,共品巴渝风情。

△李国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田径协会竞赛部副部长李国卿答记者问
国际在线记者:“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是国际银级赛事,也是全国田径大奖赛中的一站,请问它对于国家队备战、推动全国田径竞赛组织水平有哪些促进作用?
李国卿:赛事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属于国际赛事,纳入世界田联赛历,具备积分资格,运动员的成绩可计入世界排名,包括国际赛事资格积分体系。其标准是对标国际赛事的,为国内的运动员提供了接轨国际高水平赛事的平台。同时作为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的一站,纳入到中国田协的竞赛体系中,承担着国内的积分排名、人才选拔等作用。
二是提供了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平台,提升队伍的备战能力。今年是东京世锦赛年,本次比赛属于世界田联体育赛事,级别比较高,因此吸引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据了解,短跑名将葛曼棋、梁小静、陈佳鹏等等优秀的选手也会来参赛,运用本次机会与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检验训练成果,提升备战能力。另外今年对于各省市来讲,参赛队伍也通过参加本次高水平赛事达到备战全运会的目的。
三是提升国内竞赛组织的水平,加强竞赛人才队伍的培养。我们选派国内的裁判参与到高水平赛事服务中,通过参与赛前的培训会议,现场比赛期间的竞赛组织,包括执裁工作、对参赛队伍的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人才梯队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升国内竞赛组织的水平。
最后我们将持续发挥“一带一路”赛事的平台价值,通过完善积分体系、深化国际技术合作等措施,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包括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储备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径赛事体系。
重庆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周勇答记者问
新华网记者:今年以来,重庆马拉松、WTT、永川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等多次冲上热搜。请问重庆在打造体育运动品牌赛事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打算呢?
张周勇:重庆坚持举办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品牌赛事,以赛事赋能城市,以赛事助推消费,以赛事拉动经济。重点从三方面推进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第一个方面是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提升综合影响力。积极承办重大赛事,如连续5年举办WTT重庆冠军赛、连续承办4届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连续承办3届“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今年6月将承办国际足联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明年将承办2026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此外,近年来我们主办、承办了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一带一路”中欧篮球冠军杯等国际赛事,并争取到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U16男足、成年女足、三人篮球、霹雳舞、艺术体操等近十个项目的资格赛落户重庆,吸引了一批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第二个方面是升级本土赛事矩阵,锻造特色品牌IP。持续升级重庆马拉松、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重庆国际铁人三项赛等自主IP赛事,2025年计划举办市级以上赛事活动超290项。通过优化规则玩法、融合城市景观,增强赛事吸引力。
第三个方面是深挖体旅融合动能,激活消费增长新场景。近年来,我市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线,打造低空运动赛事、电子竞技赛事,推动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开展四季户外运动赛事2400余场,覆盖登山、漂流、自行车、龙舟赛、马拉松等26个项目。结合“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重马国际消费节等活动,联动文旅、商贸、农业等业态,构建“体育+文旅+消费”新场景,预计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下一步,我市将以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为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申办、主办、承办一批高水平国际赛事,加速构建山域、水域、空域、林域、城域等五大类户外运动赛事体系,培育虚拟运动等新业态,力争更多有重庆辨识度的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活动落户重庆,更好满足市民对高水平赛事的需求。
长寿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答记者问
重庆日报记者:长寿是全国体育先进区县和全国田径之乡,请问长寿区在推进田径运动和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戴明: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田径运动和体育产业发展:首先是构建体教融合长效机制,筑牢竞技人才根基。我们与市体育局共建重庆市田径二线运动队,在长寿中学设立训练基地,每年面向全国选拔20名以上优秀苗子。通过“专业教练驻校+科学选材机制”,构建青少年田径人才梯队,持续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同时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我们从北京、成都、武汉、西安等地体育专业院校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培育出贺相红、罗名钰等优秀运动员;通过打造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推动水上运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四川等地的跨区域交流合作,提升体育人才竞争力,为体育强区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其次是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打造高端赛事品牌。新建长寿区游泳馆,改建升级长寿区体育中心田径场及配套设施。依托于我们长寿湖优美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水域资源,持续举办“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重庆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匈皮划艇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打造国际化体育赛事品牌IP,积极建设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提升区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最后是深化体育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推动“体育+休闲”“体育+制造”多圈融合,发展水上运动、低空飞行、山地户外等一批健身休闲产业带,配套赛事举办郁金香展、啤酒音乐节等一批文旅活动,拉动我们的消费增长。支持体育制造业创新发展,开发全地形车的装备制造、体育用品新材料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完善器械制造、运动地材等一批产业链。
长寿区将持续深化“体育强区”建设工作,以全力办好本次“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暨全国田径大奖赛为契机,推动我们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体育动能”。
央广网记者:本次赛事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提升运动员和观众的参与体验感?
戴明:长寿区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确保赛事安全有序、体验升级:第一个方面是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高效组织体系。我们成立了国家、市、区三级联动的赛事组委会,下设了12个专项工作组,29个主要的部门协同推进,建立起了“日调度、周会商”工作机制,确保竞赛组织、接待服务等全流程无缝衔接。我们严格对标世界田联银级赛事的标准,完成体育中心跑道、草坪及功能用房的升级改造。组建由16名国派裁判领衔的专业团队,配备电子判罚系统和视频回放技术,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第二个方面是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参赛观赛体验。遴选了我们区内11家酒店作为我们官方的接待点,配备了27台专用的接驳车辆,实现从“酒店—赛场—文旅点”一站式服务。组织212名志愿者开展多语种接待、赛事引导等专项培训,在接待点设置英、日等多语种服务台,为国际运动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
第三个方面是筑牢安全防线,营造平安赛事环境。投入专业安保力量1000余人次,部署安检系统设备,制定了10余项应急预案并开展全要素演练。在赛场设置5个救护站,配备3辆救护车,每日派出21名医护人员、10名医疗志愿者开展救护和准备工作,开通定点医院绿色通道,确保有伤病员能够5分钟内响应、15分钟转运到位。

△李佳回答记者提问
长寿区政府副区长李佳答记者问
上游新闻记者:本次赛事特别策划了运动员“进校园、进景区”活动,这些安排有何深层次考量?如何确保活动实效?
李佳:本届赛事创新策划“进校园、进景区”活动,旨在以体育为纽带深化人文交流和区域发展,我们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以体为媒推动文化互鉴,促进国际交流互动。本次我们开展“进校园”活动,邀请国内外的运动员走进长寿中学、长寿实验一小(古镇校区)校园,刚才我们说的长寿中学具有优良的田径运动的传统,先前发布人提到的李涛、彭凤梅都是长寿中学体育界优秀的校友。参加活动的运动员们可以通过观看校田径队训练、学生问答互动以及给同学们给予动作示范,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届时我们将通过同步制作赛事宣传视频,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推广长寿特色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的双向赋能。
第二个方面以赛促产深化体旅融合,激活城市发展动能。此次策划的进景区活动,我们将邀请部分国内外运动员、媒体到两个核心景区进行参观游览,分别是长寿菩提古镇和长寿湖景区,在古镇通过串联百寿大道、千寿广场、长寿区博物馆等景点,沉浸式体验巴渝文化和寿文化。在长寿湖我们又嵌入了浪漫花田、水上欢乐世界、露营基地等消费节点,届时我们将同步推出“跟着运动员去旅游”“运动员同款游览路线”等衍生的旅游产品,联动酒店、餐饮推出折扣优惠,延长游客的在长时间。通过运动员的“流量”来带动景区“留量”,助推体育和产业的双向赋能。同时我们通过服务升级、强化保障、优化产品等措施切实保障活动能够取得实效。
此次活动是长寿区探索“赛会经济”与城市品牌互促有力的实践探索。我们期待通过多元场景赋能,让体育精神浸润校园、让文旅资源焕发生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现场记者提问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赛事打造了多元消费场景。请问本次赛事提供了哪些旅游消费场景呢?
李佳:长寿区以承办本次国际赛事为契机,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平台的作用,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区域商贸发展和开放合作:首先构建赛事经济新引擎,激发商贸消费活力。我们依托赛事期间数万人次观看流量,创新打造“赛事+展销”融合场景。我们将在5月12日-18日,举行爱尚重庆·购在长寿——川渝特产消费节,在主会场体育中心外广场设置60个展位,联动赛事酒店的分会场,组织川渝两地的特色商家来参展,涵盖了30余类的川渝特产,以及荣昌陶器、綦江版画等10项非遗文化体验。届时我们也将同步推出“川渝美食街”“非遗夜市”等消费品牌,夜间消费延长营业时间至21点,通过现制小吃、手作体验等互动形式来吸引消费。
二是以消费来促进区域产业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本次消费节特别设立川渝合作专区,通过构建“产业互链”机制,精选川渝两地竹叶青茶、青神竹编、重庆火锅底料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形成品类互补,并同步打造“文化互鉴”的场景,将非遗技艺荣昌陶器、綦江版画与川剧变脸、糖画制作等巴蜀文化展演深度融合,构建沉浸式文化交互空间。创新探索“渠道互通”模式,通过共享物流集散枢纽与电商平台资源,有效降低企业市场拓展成本,切实推动区域合作从产品展示向产业链深度协同。
三是通过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我们以赛事为窗口,全面升级国际化服务标准,我们的外语志愿者为国际参赛者和客商提供“一对一”接待服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展销商品实施质量溯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开通赛事场馆至景区、商圈接驳专线,串联长寿湖、菩提古镇等几个文旅节点,让国际客商沉浸式体验“寿文化”魅力。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长寿区营商环境和国际形象,为后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放大赛事综合效应,以建设“国际赛事名城”为目标,推动体育与商贸、文旅、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并助力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 骆英/整理 部分图片来自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