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千多年前,从长寿走出的巴妇清,因经营丹砂而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秦始皇奉她为座上宾,特筑女怀清台以示旌表。巴妇清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女企业家、中国商业圣母,可以算古代民营企业家的雏形,其独立经营的本质与“民营”精神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即日起,长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评论“中国最早女企业家巴妇清给长寿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带来的启示”,敬请关注。
在长江之滨的长寿大地上,丹砂矿脉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仍在诉说着中国最早女企业家巴妇清的传奇故事。
长寿是原始冶金、化工、医药诞生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妇清就以经营丹砂矿业闻名天下。她不仅用智慧与勇气开辟出一条商路,更成为“胸怀报国志”的典范——将产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丹砂淬炼出“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的“长商”群体中依然奔涌不息,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历史深处走来,巴妇清的经营智慧至今闪耀着光芒。她创新经营模式,用财富支持秦国战略物资、重大工程建设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这种“产业报国”的基因,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的生动诠释。
时光流转,这种精神在长寿大地不断传承创新。两宋之际,长寿因生产“蒲氏墨”成为全国著名的制墨基地;1906年,长寿县人孙建中、舒绍芳、陈廷璋等发起成立禁烟改种纪念公司,开设了四川省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标志着长寿近代工业的诞生;到1949年末,长寿已经拥有电力、化工、冶炼、纺织、机械等多种行业,被誉为“川东工业之母”。这些跨越时空的奋斗足迹,共同勾勒出“长商精神”的鲜明特质: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更要有“产业报家国”的担当。
如今,长寿成为全市工业大区、工业强区,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全区共有民营经营主体8.2万户,占全区经营主体的98%;民营经济就业占全区就业岗位的90%以上,为20余万户家庭提供了“饭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长寿民营企业正不断续写传奇:小康动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增程式发动机总成生产企业;望变电气取向硅钢产量居全国第四、民营企业第二;康普化学打破铜萃取剂技术垄断,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双象集团PMMA一体化项目规模居亚洲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蝶变,更是新时代企业家“胸有丘壑,心有山河”的格局。
当前,市委赋予长寿建设现代化渝东新城、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等使命任务,我们正加速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全年计划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30亿元,合同引资500亿元以上,按照“五个一批”有序推进300个重大建设项目,全力以赴在现代化新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将为广大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长寿发展提供广阔合作空间,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这场时代大考中,长寿民营企业家既要传承巴妇清“丹心映日月”的赤子情怀,更要践行“胸怀报国志”的时代号召,在数据要素、智能制造等新赛道上勇立潮头。
回望历史长河,巴妇清的丹砂矿早已凝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长商”要干字当头、唯实争先,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为现代化新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贺玲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