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聪/文
这两天,美的集团一则“18点20分强制下班”的新闻冲上热搜。HR挨个部门催促员工离开工位,网友戏称这是“反向加班文化”的奇观。无独有偶,大疆、海尔等企业也推行“反加班”“反内卷”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某种角度上,上述企业推出的举措,也是对破除“内卷式”竞争要求的一种回应——企业内部同样需要拒绝内耗。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也呼吁“以差异化创新破局内卷”;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李正国则聚焦隐形加班与离线休息权,建议将非工作时间线上办公纳入加班范畴……这些信号,让一场关于“加班”的全民讨论再度沸腾。
当“强制下班”成为新闻,恰恰印证了加班文化已深入职场基因——正如鱼察觉不到水的存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逐渐被异化为职场生存的必要景观。
从北京某科技公司员工拒绝加班胜诉获赔20万元到“强制下班”,这场职场文明的进化,映照着一个更本质的追问:当效率与人性碰撞,我们究竟该如何重构健康劳动伦理?
刺破形式主义的利刃:当禁令撕开职场表演的假面
无疑,美的集团的“六条禁令”,成了刺破形式主义的利刃。
美的集团年初下发的《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就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直指职场痼疾。发文提到“任何不以用户为中心、不以业务为中心、不以一线为中心,不产生价值,不增加收入的工作都属于表演式工作,需要全员果断简化,把节约的时间去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其中,公司提出的六大全员简化工作方式包含严禁滥用PPT做汇报;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减少微信群,严禁各类喊口号等形式主义。
这些条款看似琐碎,实则撕开了现代职场的隐形伤口——以“奋斗”为名的形式主义,正在吞噬真实的劳动价值。
领导不走下属不敢动,会议时长等同敬业度,凌晨的工作照在社交媒体异化为“奋斗勋章”……当劳动异化为剧场表演,加班便成了所有人合谋的假面舞会。
而美的集团的这些禁令,也绝非表面功夫。媒体追踪发现,禁令实施后,研发部门技术方案评审通过率显著提升,无效会议时间大幅减少……美的集团的禁令不是取消“加班”,而是取消“表演”;不是降低奋斗强度,而是提高奋斗纯度。
反观那些形式主义的加班,则是用时间的量杯丈量忠诚,却忘了劳动的本质是创造价值。
困在健康与生存之间:职场人的“透支—补偿”循环之殇
要自由,还是要安全感和健康?这是网友在这场热议背后的两难。
面对“强制下班”,舆论呈现微妙分裂。支持者高呼“这是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突破”,反对者担忧“回家后还得线上加班”。
这种矛盾,恰是当代职场人困境的缩影:我们既痛恨被“压榨”,又恐惧被淘汰。
近年来,职场超时加班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据权威媒体报道,长期加班导致颈椎病、过劳肥等健康问题,近九成受访者每周至少加班2—3天。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明确指出,“996”工作制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权益。而某头部互联网企业内部调研更揭示残酷现实:约七成加班未带来实质业绩提升,员工创造力产出反而下降。
一名美的集团的员工匿名留言:“职场危机,比职业性健康透支更可怕。”这句话戳中了集体焦虑的命门。
当“内卷”迫使个体将加班视为避险手段,制度性改革就必须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何建立不依赖超额工时的成长通道?
当加班从“拼搏叙事”异化为“健康透支”,当企业用“奋斗者协议”转嫁法律责任,任何作息调整都只是止痛药。唯有重构“以健康为准绳”的评价体系,才能打破“透支健康—补偿健康”的恶性循环。
如果说强制下班是治标,那么破除内卷焦虑则是治本。当体检报告比KPI更重要时,奋斗才有真正的尊严。
效率革命与制度重构:从“堆人力”到“拼脑力”的进化之路
效率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携程的混合办公试验显示,在保证核心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员工每周两天远程办公整体效率未降反升;大疆创新采用“三轮赶人机制”将日均有效工时压缩23%,同时实现研发产出密度增长15%—18%……这些案例颠覆了传统认知:高效不等于长时间,专注力才是生产力。
雷军呼吁的“科技创新破局”,或许指明了方向。当中国企业从“堆人力”转向“拼脑力”,管理逻辑必然迭代:减少微信群消息轰炸,推行数字化流程;用AI替代机械性报表;以OKR取代考勤打卡……未来的竞争力,不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而在于让每一分钟燃烧出创新火花的制度设计。
从富士康的“加班自愿书”到美的集团的“强制下班令”,中国职场正在经历价值体系的重构。
而重构健康劳动伦理,还需各方协同发力。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快修订《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企业需摒弃“时间崇拜”,建立以创造力和成果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工会组织要推动企业完善休息休假等制度;社会应倡导尊重劳动价值的文化,让“劳动光荣”回归本质——正如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呼吁的,以科技创新替代人力堆砌,以制度设计保障奋斗尊严,最终实现劳动者从“生存焦虑”到“体面发展”的跃升。
在这场热议中,不少网友一语中的:“让下班成为真正的归途,而非另一场加班的起点。”当美的集团的员工走出办公楼,看见的不该是换个阵地继续工作的消息,而是真实的晚霞与家人的笑颜。
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这场试验——不是为了上热搜,而是为了证明:灯火辉煌之外,另有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