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聪/文
新学期已开启,校园里再度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洋溢着蓬勃朝气。可这份活力没能驱散家长和老师心头的担忧——AI,尤其是像DeepSeek这样的热门AI工具,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入教育领域,给传统教育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
家长们都怀揣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新学期伊始,满心期待孩子能在学业上突飞猛进。可当AI强势介入,家长们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看到AI能为孩子提供海量学习资料,帮助解决学习难题,如同多了一位全天候免费私教,心中满是欣喜;但另一方面,辅导作业时,看着孩子过度依赖AI给出的答案,又担忧不已:过度依赖AI,会不会变得不爱思考?考试时不能用AI,成绩会不会一落千丈?就像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每次看孩子用AI写作文,语句通顺、辞藻华丽,可那真的是他自己的想法吗?我就怕他以后离开AI,连最基本的思考都不会了,怕AI把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偷走’了。”
老师们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有的老师担心,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会不会被AI生成的内容比下去?自己的教学工作和价值会不会逐渐被AI取代?学生会不会被AI“牵着鼻子走”?毕竟,AI可以高效高质生成教案、制作课件,还能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标准答案。但我们必须清楚,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对灵魂的滋养。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答疑,都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束光,这是AI永远无法给予的温暖与力量。
从社会层面来看,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当AI成为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时,那些经济条件好、能更早接触先进AI技术的孩子,会不会在学业上一路“开挂”,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则被越甩越远?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AI教育的浪潮下,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更为迫切。
那么,在这个AI无处不在的新学期,我们该如何破局呢?
首先,家长要做好孩子使用AI的引航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AI使用规则,比如规定每天使用AI学习的时长,避免孩子沉迷。同时,积极引导孩子利用AI拓展知识边界,如借助DeepSeek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学习科学实验的原理,但绝不能让孩子不假思索地照搬AI答案。当孩子完成AI辅助的作业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复盘,引导孩子思考解题思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AI,比单纯依赖AI获取答案更为重要。
其次,学校要成为AI与教育融合的推动者。学校可以开设AI素养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AI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让学生全面了解AI,学会合理利用它。加强教师的AI培训也至关重要,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AI教学研讨会,分享AI辅助教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让老师掌握如何借助AI优化教学,比如利用AI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精准辅导。此外,学校还应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捐赠学习设备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接触和使用AI技术,不让AI成为拉大教育差距的“帮凶”。
教育部门也需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完善的AI教育政策和规范。要加大对教育AI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更多适合学生使用的AI教育产品,同时加强对这些产品的监管,确保内容健康、安全可靠;要搭建AI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的AI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免费使用,促进教育公平。
新学期,是新的起点,也是我们拥抱AI、重新定义教育的契机。让我们放下焦虑,以积极的姿态引导孩子科学使用AI,助力他们在AI的浪潮中,扬起梦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