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参加区政协十六届六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财政报告,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长寿城全域空间战略规划及重点项目库设计》《长寿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执行情况的报告,长寿经开区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建诤言、献良策、谋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杨华林、陈红、谭静波、袁翔、杨泽民、唐贤明、刘兴波,秘书长赵永旗参加分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各工作报告凝聚着智慧、力量和民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听后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各分组讨论现场,委员们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委员们建议,要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嵌入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打造数据流通交易核心区,推动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市场化运作。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借助未来数字化趋势,推动无人机巡护、感知系统融入工作与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家信心倍增。”委员们建议,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诉求,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强化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推动落实优惠扶持政策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增强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和区域竞争的软实力。
围绕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寿特色巴渝和美乡村,委员们建议,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农业技术设备升级、农产品精深加工。聚焦农产品品牌打造,立足“自然长寿”品牌,在产品开发、品质管控、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持续加大农村电商、头部主播培育力度,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围绕“全面塑造高品质现代化人文城市风貌”,委员们建议,要加强长寿文化挖掘力度,找准城市文化定位,打通城市文化脉络,把长寿人文历史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旅游形态,为游客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擦亮“天赐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名片。区博物馆可依托数字技术、动漫技术等手段,让文物焕发生命和活力,开发文创产品,让游客主动“把博物馆搬回家”。
使命愈加清晰,力量更加汇聚。委员们表示,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状态,积极参政议政,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凝聚政协智慧和力量。








记者 李杉 李秋晨 骆英 杨溢 杨洋 胡倩 曹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