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铁路重点事故隐患排查整洽重点
发布时间:2024-12-27 17:09:39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铁路重点事故隐患排查整洽重点

一、主要行车设备设施方证

1.动车组和客运机车车辆的走行部存在轮轴折断、悬吊部件断裂脱落,制动系统存在制动失效放陋,电气系统存在配线短路起火的;动车组、客运机车车辆未按规定使用耐火材料,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擅自加装改造高压电器设备,高压油管路密封严重不良的

2.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主要行车基础设备设施、动车组和客运机车车辆未按要求定期进行中修、大修及高级修,或者到报废年限未按规定报废投入使用的。

3.铁路专用设备应取得许可而未取得许可或者许可条件不再具备,应进行检测检验而未进行检测检验,或者铁路专用设备存在缺陷应召回未召回投入使用的。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桥隧、路基、轨道等存在严重隐患,或者轮轨动力学指标严重超限的。

5.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接触网支柱及基础(包括拉线基础)损坏严重、隧道吊柱松脱的。

6.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信号系统设计错误、产品制造缺陷、列控或者LKJ数据错误等,造成联锁关系错误、信号显示升级、列车运行超速的。

7.与行车相关的铁路控制系统存在设计、制造缺陷的。

二、铁路运输生产方面

1.未制定或者未落实防止错误办理接发旅客列车进路

措施的。

2.未制定或者未落实防止列车冒进措施的。

3,未制定或者未落实接触网停送电安全措施、防止电力机车带电进入有人作业停电区安全措施的。

4.未制定或者未落实营业线(含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现场管控措施的。

5.未制定或者未落实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检查管理制度的。

6.未制定或者未落实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包装、装卸、运输危险货物的,

7.匿报谎报危险货物品名、性质、重量,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在危险货物中夹带禁止配装的货物,违反充装量限制装载危险货物,应押运的危险货物不按照规定押运的。

8.进入铁路营业线的铁路机车车辆由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的。

9.应制定装载加固方案的货物未制定或者未落实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装车的。

10.未制定或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在车站候车室、售票厅及行车公寓等人员密集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的。

11.通行旅客列车以及公交车或者大中型客运车辆的铁,路道口,未制定或者未落实道口看守人员作业标准的。

12.对无隔开设备能进入客车进路的货物线、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等线路,未制定或者未落实防止侵入客车进路的措施的。

13.未取得铁路运输许可证从事铁路旅客、货物公共运输营业的,或者新建铁路线路未经验收合格、未通过运营安全评估,不符合运营安全要求投入运营的。

三、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方面

1.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擅自建设施工、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线路几何尺寸变化,线路基础空洞、下沉、坍塌、线路中断,或者施工机具侵入铁路建筑限界的。

2.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两侧危险物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场所、仓库,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且未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的。

3.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跨越、穿越铁路铺设,或者与铁路平行埋设,或者架设的油气管道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的。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两侧的塔杆等高大设施,公跨铁桥梁、公铁并行道路、渡槽、线缆等设备设施(含防撞护栏、防抛网等附属设施)及日常管理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的

5在高速铁路两侧200米范围内或者有关部门依法设,置的地面沉降区域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抽取地下水,影响铁路基础稳定的:

6.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两侧,从事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不遵守有关采矿和民用爆破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安全保护要求的;或者在线路两侧及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从事露天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的。

7.违反国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定,擅自在铁路两侧设置弃土(石、渣)场或者采矿(采空)区,开挖山体、河道等动土作业,造成影响行洪、产生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的,

8.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游500米、下游规定范围内(桥长不足100米的为1000米、桥长100~500米的为2000米、桥长500米以上的为3000米)采砂、淘金的

9.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拦河筑坝、架设浮桥或者修建其他影响铁路桥梁安全设施,或者在河道上下游各500米范围内进行疏作业的,

10.在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铁路隧道上方山体违规进行钻探作业的,

11.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两侧铁路地界以外的山坡地水土保持治理不到位,存在溜坍侵入铁路限界现实危险的。

四、安全管理方面

1.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

2.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相关人员不符合规定的任职要求的。

3.未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或者未按照国家、行业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五、防灾和应急方面

1.高速铁路和旅客列车运行区段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失效未及时修复的。

2.未制定或者未落实普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区段Ⅱ级及以上防洪地点和高速铁路防洪重点地段期行车安全措施的。

3.未制定或者未落实自然灾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

六、铁路建设工程方

1.转包、法分包、挂靠,项目经理无证、长期不在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考核合格,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爆破、动火等危险作业管理不符合规定,生产生活驻地未经安全风险评估,场内运输车辆未年检,未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演练等管理行为。,2.隧道工程未按规定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或围岩监控量测,勘察设计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时未动态设计,擅自改变开挖工法,掌子面作业人数超过规定,初期支护未及时封闭成环,安全步距超标,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检测不规范,未按规定设置逃生救援预警系统。

3.桥涵围堰、沉井等水头差超过设计允许值,深基坑支护、支架、挂篮等大临结构未进行专项设计,高墩混凝土浇筑速度超标、模板拉杆数量设置不足,架桥机、架梁吊机等起重设备抗倾覆措施不足等,路基高陡边坡以及滑坡变形未开展监测或监测频次不满足要求、高陡边坡坡体出现变形超限后未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等,以及工程线内燃机车未定期开展维修保养或未安装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轨道车未按照要求设置防溜逸措施或制动装置工作不正常等。

七、消防安全方面

以旅客列车、客运车站、机车、变配电所、信号机械室、铁路轮渡、铁路宾馆、酒店、公寓、单身宿舍、职工间休室及林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生产经营场所为重点,聚焦致灾要素,按照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将火源电源管理、安全疏散、初期处置等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

1.火源管理。违规使用明火,动火施工无审批;营业或使用期间,违规动火动作业;施工期间未落实现场看护人员,未提前清理可燃杂物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违规存放、

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中各单位动火施工不报告、不审批,不告知其他单位

2.电源管理。配电箱(柜)电线连接不规范;违章带负荷拉、合闸;电线电缆未穿管保护,直接穿越易燃可燃材料,开关、插座直接安装在易燃可燃材料上;照明灯具与可燃物

未保持可靠安全距离,未采取隔热、散热等措施;违规使用未经产品质量认证的大功率电器或移动插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违规在室内停放或充电;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设备

设施未在指定安全区域充电。

3.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和装饰装修。人员密集场所室内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符合要求;违规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氨、聚苯乙烯等材质的易燃可燃材料尤其是塑料绿植,进行装饰装修;违章搭建易燃可燃材料夹芯彩钢板建筑;混合生产经营场所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

4.安全疏散条件。疏散楼梯数量不足或设置不符合要求;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在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不同独立单位间的分隔占用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不能保证各自独立的疏散楼梯。

5.防火分隔。未按要求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等损坏严重,不具备防火分隔功能;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内违规设置员工宿舍

6.消防设施设备。未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或水压、水量不能满足灭火需求;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防排烟等设施,或消防设施系统损坏瘫痪无法正常使用,不具备防灭火功能。

7.管理责任落实。未严格落实动火施工审批制度、夜间值班制度,未将动火作业纳入施工维修作业方案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的;未落实全员消防培训、疏散演练;消防控制室人员、电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不掌握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人员不熟悉安全出口,不具备组织逃生自救能力;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未明确统一管理单位,各单位之间消防安全责任不明晰,没有物业管理单位或明确牵头单位,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等缺乏管理;擅自改变场所火灾危险性定性,增大火灾危险性。未加强对委外作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8.初期火灾处置。未按要求建立微型消防站或明确初期火灾扑救力量;未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可操作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未建立消防联勤联动机制,发生火灾等紧急状况时无人第一时间通知并组织疏散。

除以上列明的情形外,对其他可能导致铁路重特大事故的隐患,由各单位依据国家和铁路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等进行判定。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