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聪/文
在长寿这片底蕴深厚且风光旖旎的土地上,“影视+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正蓬勃兴起,成为区域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众多影视佳作在此取景,让长寿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影视艺术深度交织,在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同时,也为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随着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长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乘影视之东风,扬长寿之美名,打造具有特色与影响力的影视基地?是长寿区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劲而深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强调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袁家军指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活化转化利用机制。这为长寿区推进影视基地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长寿发展影视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区位优势明显。城区与重庆主城相距仅1小时车程,交通网络畅达,为剧组往来及物资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新城的现代气息与老城的古朴韵味相得益彰。尤其是三倒拐古街,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旧时重庆城的独特风貌与气质,堪称展现巴渝特色的绝佳取景地。此外,长寿区的老工厂及其家属区建筑风貌原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且周边配套设施完备,在剧组后勤保障、群众演员招募等方面独具优势,为影视拍摄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众多影视剧纷纷将镜头对准长寿。如《街娃儿》《在流放地》《最后的真相》等电影,以及《我的巴比伦恋人》《时空来电》等电视剧,还有《沉默的真相》《我是刑警》《回家的女儿》等网剧。这些作品让长寿缆车、三倒拐古街、川维电影院、化工园区医院、朱家坝派出所等场景走进全国观众视野,显著提升了长寿的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就如《冲・撞》,这部由管虎监制,李九霄、王千源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中长寿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当地风土人情,上映后引发观众对取景地的向往。今年11月初,由路阳导演,邓超、董子健领衔主演,雷佳音特别出演的《刺杀小说家2》在长寿缆车站取景,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在影视创作的舞台上,长寿区同样卓有成效。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出品的微电影《梦系南疆》荣膺第八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不老城》将“巴清”史实、“花眼偶文”传说和“寿岛”传奇等巧妙融合;《恋山》讲述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梦开始的地方》展现脱贫攻坚的良好成效……这些微电影作品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长寿区的人文风貌,彰显出其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潜力与实力。
为深入推进影视与文旅融合发展,长寿区有关部门已采取积极行动。一方面,紧紧抓住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申报的契机,主动对接电影导演协会、制片人协会,从电影视角为三倒拐街区改造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寿段)建设献计献策,全力壮大城市影视基因;整合河街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等资源,携手区级国有平台公司精心打造河街影视基地。另一方面,依托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平台,全方位推介长寿特色资源,吸引市内外剧组;建立健全影视拍摄服务机制,成立长寿河街影视基地演员公会,为影视拍摄提供全链条、精细化服务……这些举措,借势发力,让影视文旅融合有道,前景可期。
当前,重庆正全力打造“影视之城”,各地影视基地如繁星闪烁,各放异彩。在2024年全市电影工作会议暨重点电影项目发布仪式上,永川科技片场等6个基地荣获“重庆市影视基地”授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寿区应积极借鉴这些影视基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譬如永川科技片场以虚拟拍摄为特色,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完善的服务产业链;江津白沙影视基地凭借老重庆风貌与丰富的历史古迹资源,吸引众多影视企业入驻;大渡口四号仓库影视基地通过多元构成与明星效应,接待大量剧组……长寿区可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优势,倾力打造集影视拍摄、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基地,塑造独树一帜的长寿影视品牌形象。
如今,长寿区正站在影视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打造影视基地过程中,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守以保护为前提的底线要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心怀敬畏,严谨考证、精心修复,让古老遗迹在影视创作中重焕生机;面对自然生态环境,要将绿水青山化作影视创作的天然画布,遵循生态规律,采用环保技术,减少资源消耗与破坏,借影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影视文旅生态体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系,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影视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要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有效提升长寿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品质;借助长寿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为影视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如微电影《红书箱》,以长寿籍革命烈士杨克明的英勇事迹为创作题材,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还为长寿的红色旅游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发展进程中,要将各类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游客在领略影视魅力的同时,能够深切感受到长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正如古人云:“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唯有深度挖掘文化根源,影视基地方能具备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吸引力。
同时,要大力推动影视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创作反映长寿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的影视作品,以影视为媒介,讲好长寿故事。在业态模式上,要不断创新,推动影视与康养、休闲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等特色项目。利用闲置厂区打造实景拍摄空间和功能影棚的同时,提供汽车租赁、服装道具租赁等配套服务,编织完整影视产业链,为游客呈现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
影视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长寿区要顺势而为,打造出具有长寿辨识度的影视基地,让影视产业成为推动长寿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长寿”美名随着一部部影视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吸引八方来客共赴这场影视文旅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