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像资料看,患者需要尽快手术。”8月28日,区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医生正在处理基层卫生院上传的一份影像资料。
该远程超声医学中心的建立,是我区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卫生健康委聚焦资源下沉、能力提升、数字医疗,持续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畅通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有“医”靠。
云诊疗服务——让优质资源“沉到底”
8月28日,记者走进渡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看到,CT和彩超室外,不少患者正在等号检查身体。前来做彩超检查的柳先生说:“基层有专业的检验设备,对我这样有肝硬化、时常需要复查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如何让基层患者就诊更方便快捷?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在资源下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底座。2020年底以来,已为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陆续配置CT、彩超等医疗设备,对于常见疾病,医生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快速开展诊疗、配药等服务。
为切实解决基层医院“看病难”这个痛点,我区还通过云诊疗、云服务,方便基层群众求医问诊。在区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医学影像数据互通共享、结果互认。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表示,远程医疗中心投用以来,诊断人次达到6万人次左右,让全区的医疗资源通过远程的手段有效下沉到基层。
与此同时,区卫生健康委深入落实“县聘乡用”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起,先后从区级医疗机构派驻“县聘乡用”人员80名,派驻医师总诊疗人次超过9000人次。
不久前,来自区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妇幼保健院的4名医生被选派到葛兰镇卫生院。“区级医疗机构的骨干人员到基层卫生院现场带教,有效助推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葛兰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廖建波如是说。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今年上半年,全区门诊次均费用减幅13.23%,住院次均费用减幅10.15%,数字化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率34.57%,位于全市“赛马比拼”指标A档。
智慧医疗——畅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8月25日,咽炎患者小李定期前往医院就诊拿药,以前去一次医院,他至少要花1个多小时。而现在,我区率先探索上线“信用医疗”功能,小李只需完成一次线上签约,就可享初始信用就医额度,一次就诊一次缴费,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重复排队缴费。
区人民医院财务科副科长朱慧玲说,通过推动实现医疗服务“两减一升”,来院患者的付费中间环节减少,实现了医疗付费零排队,压减患者人均排队等候时间45分钟以上,同步上线的亲情付功能,还能为不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提供远程一站式结算服务。截至今年7月底,“信用医疗”功能累计签约用户5603人,授信总额度5051.2万元。
“智慧医疗”作为健康产业,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为缩短智慧医疗与老百姓的距离,我区按照“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要求,进一步优化看病就医服务流程,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建成区域一体化的“预约诊疗、综合支付、远程诊断、业务协同、综合监管”五大功能智慧医疗平台,使区域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使用率、共享交互率达100%,有效破除了“信息孤岛”。
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余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大病不出市,一般病在区级医疗机构解决,常见小病在乡村里解决”的要求,聚焦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今年内实现包括公立、民营、个体等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公卫、体检等数据归集,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好重庆名中医研究院,重点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立中医专科专病和特色制剂研发中心。以基层为重点,探索建设社区医院医防融合,实现“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共管慢病数字医疗管理,打造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养老全流程健康服务。记者 骆英 朱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