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8-15 21:46:19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01

“今年1—6月,高技术产业产值83.2亿元、增速4.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8.6亿元、增速11.6%,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82%;技术合同成交额10.6亿元;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3家,累计入库总量1152家,科技型企业目标完成率达111.84%。”谈及科技创新工作,区科技局局长钟其东说。
 

近年来,区科技局围绕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扶企业强主体,求创新添动能,夯平台助牵引,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蓄势添能、强劲赋能,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长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3)

“揭榜挂帅”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如何在聚苯硫醚生产过程中解决废水处理效率低、排放指标易超标等问题?”日前,在重庆聚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正围绕如何突破废水处理技术向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专家团队交流取经。
 

这是区科技局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推动创新需求与技术供给“双向奔赴”的缩影。区科技局积极探索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攻关机制,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需求与技术供给和谐互动,帮助企业攻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钟其东表示,探索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发榜”,符合条件的重庆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均可以参与“揭榜”。目前,已与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起长效协同机制。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1)

(资料图)

“科创+产业”加快建设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
 

目前,区科技局正积极推动华陆新材料耐高温疏水氧化物气凝胶隔热材料开发项目、康普化学新能源退役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高效资源化利用项目等新材料产业市级重点专项项目落地。支持中国(重庆)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与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开展水性UV光固化氨基树脂高性能材料产学研合作。
 

这是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2024年度合作事项清单之一。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依托长涪两地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合力打造高能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地、高水平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高地、高标准开放创新示范地。
 

“建设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是渝东新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区积极参与全市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布局中‘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要举措。”钟其东说,共谋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发展蓝图,致力于将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打造成为全市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标杆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料图)

多措并举推动“双倍增”工作提质增效
 

2023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289家,总量达1049家,同比增长38%。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家,总量达217家,同比增长21.2%。深入实施企业挂牌上市专项行动,映天辉、长风化学等26家企业已纳入市级上市企业培育库。
 

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印证的是区科技局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区科技局统筹推进主体、平台、人才、生态“四位协同”抓创新,高规格组织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成立科技创新工作专班,高效推进“双倍增”目标任务落实,科技创新核心支撑力稳步增强,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地位日益凸显。
 

同时,用力打造优质创新平台。新培育区级研发创新中心11个,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市级创新平台94个、区级创新平台75个。中国(重庆)新能源金属材料研究院、云天化股份工程塑料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正式落成。升级打造特色孵化载体,宜乐科技众创空间、森空间·重庆创新中心提档升级为市级众创空间。积极支持望变电气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康普化学创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发展不容懈怠,服务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完善科技创新‘1416'工作体系,锚定建设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的总体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用力推进长涪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建设,为加快建设‘两地一城’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钟其东说。 记者 李杉 见习记者 庞秋双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