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聪/文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在长寿区,我们见证了基层自治的蓬勃活力与创新探索,恰似簇簇繁花,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增添绚丽色彩,铺就发展坦途。
邻封镇邻封村的土地流转难题成功化解,就是基层自治发挥关键效能的鲜活范例。曾经,土地闲置、租金拖欠,令村民一筹莫展。今年春节后,邻封村果断开启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召集议事会成员共商并广泛倾听村民心声,最终依法解除与原土地租赁公司的合同。为使闲置土地重焕生机、增加村民收入,在引入新业主时面临价格分歧,村委会再度启用议事协商机制,解开村民心结。这一转变,充分践行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尊重村民意愿,赋予其在自身利益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有力彰显了基层自治在解决实际难题中的强大力量。
而在凤城街道林庄小苑,居民小区推行“共建+共商+共管”的停车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和完善小区停车公约、共享停车收益等举措,破解老旧居民小区停车困境,开创“居民维护、小组管理、社区监督”多方共治共管的崭新局面。林庄小苑停车场作为我区首个居民自治停车场,在其率先垂范下,三峡路社区等10个社区仿效“林庄经验”开展居民自治停车场管理,老旧小区由停车“一位难求”转变为“有位有序”,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诚如古语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应当看到,在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的征途中,我区各地不懈探索创新,取得累累硕果:菩提街道围绕党建统领基层智治,构建“线下网格+线上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全力塑造“邻聚里”党建特色品牌,为提升治理能级注入崭新动力;凤城街道通过探索数治街道,打造“愉悦凤城”网格智慧应用,搭建网上议事、凤城圆桌等众多功能平台,增强服务效能,营造良好治理态势,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与温馨……这些举措不仅让城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更精准,还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势能。
“微治理”展现“大效能”。海棠镇将“双网格”打造为基层治理的“前沿岗哨”、联系群众的“服务驿站”,在“7·11”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双龙镇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设立“党群连心议事站”,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乡村院落微治理全新格局;万顺镇探索出“院落长+”模式,令“院落自治”遍地开花,达到小院落里的“大治理”;邻封镇探索推出“左邻柚舍”议事品牌,提升群众对基层事务自主协商、民主决策的认知和主动性……这些点滴努力,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乡村治,百姓安。基层自治在乡村同样大放异彩:龙河镇永兴村深化“橘乡龙门阵”品牌内涵,致力将其打造为村民交流情感、促进和谐的关键平台;云集镇青丰村充分发挥“克明攻坚突击队”“魏大姐志愿服务队”作用,成为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和润滑剂;新市街道新同村依托“聚闲亭”“板凳讲堂”平台,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潜能;葛兰镇盐井村凭借“积分存折”“湾长制”,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使之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成功范例,恰似熠熠明灯,引领乡村治理持续迈上新台阶,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我区的基层自治实践充分表明,唯有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方可达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持续完善基层自治机制,丰富基层自治形式,必定能够激活基层自治的“一池春水”,共同描绘社会治理的“锦绣画卷”。
聚众力,集众智,绘善治。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在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上当先锋打头阵,提升城市数字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创新,让“左邻柚舍”“板凳讲堂”“橘乡龙门阵”等基层自治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为人民群众缔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