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玲聪/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滋养着亿万人民的心田。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家门口”这方寸之地,不仅承载着日常的烟火气,更汇聚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民为本,深耕细作,让“家门口”成为老百姓幸福的源泉。
医疗健康,乃民生之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7月10日,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街社区医疗服务点揭牌开诊,让附近群众更有“医”靠;区医保局成功创建“全市医疗保障服务窗口示范点”,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区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投用,并与10余个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关系;“县聘乡用”为基层卫生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一系列务实之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彰显了政府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决心与担当。
促进就业,乃民生之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看到,海棠镇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促进村民增收;区妇联和区就业局联合主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助力失业人员习得一技之长;区人力社保局携手中国邮政集团长寿区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长寿区支行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满足群众“就近办”的迫切需求;春节期间,一场场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帮助返乡人员捧起“家门口的饭碗”……这些有力举措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了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
优质教育,乃民生之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年以来,全区各校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致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仅如此,长寿教育大讲堂邀请专家开讲,如明灯照亮教育前行之路;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将于今年9月开学,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渴盼;区教委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作业设计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茁壮成长。
共享文化,乃民生之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非遗曲艺走进校园、深入街镇展演,到独具特色的“村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我区遍地开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节目,感受浓郁的乡村文化;村民激情唱响一首首充满乡野气息的村歌,记录乡村变迁与振兴,折射幸福生活……我区还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让文化的春风润泽千家万户。
便民服务,乃民生之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以来,我区各街镇为老年人持续提供“家门口”的体检服务,传递关爱;菩提街道碧园社区老年食堂等试点单位,则让他们在家附近享受定制、实惠、健康的菜品。与此同时,“学雷锋”志愿服务集市开到“家门口”,提供多元便民服务;“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实现惠民便民“零距离”;新投用的社会公用充电站点,方便市民充电……这些贴心举措,让老百姓生活更为便捷舒适。
民生福祉的增进,常体现在“家门口”的细微变化里:我区19个镇街社区教育学校免费提供公益课程,丰富居民生活;新建的朝阳文化公园等口袋公园,增添休闲好去处;石堰镇探索“干部赶场+干部夜访”模式,化解矛盾于基层;每逢节假日,市民在“家门口”开启休闲游、亲子游……这些幸福场景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群众尽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幸福源于“家门口”的每一份获得感。从便捷医疗到优质教育,从丰富文化到贴心服务,再到稳定就业……每一项都精准对接百姓需求,让幸福触手可及。未来,我们坚信,“家门口”的幸福图景,将在长寿这片热土上渐次铺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