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五华山,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征程;
滔滔龙溪河,诉说着铿锵发展的足迹。
砥砺奋斗,笃行不怠。2023年,石堰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八张问题清单、八张报表、五项机制”三大重点任务,鼓足赛马比拼劲头,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开拓进取,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聚焦抓产业优服务 挺起经济发展“主脊梁”
寒冬时节,记者在石堰镇高庙村沃柑基地看到,500余亩黄澄澄的沃柑挂满枝头,一个个或金黄、或浅红的沃柑,掩映在绿叶间,仿佛一盏盏灯笼,与农房、田园和湖水构成了生态优美的现代新农村美景。基地负责人余明普告诉记者,今年基地将产2000余吨沃柑,预计销售额300余万元。他们成立了无核沃柑种植协会,吸引龙溪河沿线20家种植企业入会,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这让他非常有信心和底气把产业做大做强。
而这只是石堰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石堰镇围绕打造“桃花山涧现代粮油种植综合示范区、龙溪河果蔬产业示范园、五华云峰高山农业区”为目标,建成粮油生产功能区产业4.3万亩,年产量2.9万吨;发展柑橘等水果种植1.8万亩,年产量1.7万吨;种植蔬菜2万亩,年产量3.6万吨,生产食用菌300吨。

过去一年,该镇成立11个企业服务包片专班,由班子成员担任专班组长,并对重点企业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企业申办、建设、运营等服务保障工作,完成新增预期210户,完成率120%,完成净增预期87户,完成率145%。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总量超过300万元。目前该镇累计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56家,其中家庭农场33家,专业合作社56家,农业企业267家。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农场7个,区级龙头企业12家、区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
一个个项目遍地开花,撑起的是石堰镇经济发展的“主脊梁”;一组组数据见证石堰镇以实际行动推动镇域经济平稳发展的成果。

聚焦抓建设优环境 勾勒靓丽镇村“新画卷”
乡风文明入农家,村容村貌展新颜。如今的石堰镇,一栋栋房屋干净整洁,一条条通村道路笔直平坦,一盏盏路灯温暖明亮,一排排花草吐露芬芳,目之所及,尽是美丽乡村的绚烂图景。
去年,石堰镇积极抓生态,护山水,不断优化绿色底板。全面完成石堰镇桃花河河岸生态修复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改善桃花河沿岸生态环境,实现河岸的提档升级。实施高庙村产业转型升级配套项目、朝阳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石堰村、义和村散居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灌溉水平,助推移民群众的致富增收。投资200万元完成兴庄村、木耳村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去年,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有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辐射兴隆村、朝阳村、高庙村、新滩村4个村超12000名群众的兴蓝路、朝高路、下院路完成升级改造,升级改造总里程8公里。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义和至邻水公路完成基础路面开挖,石堰互通至场镇连接路全线贯通,场镇交通更加便捷高效;新修新滩、新寨等10个村3.7公里道路边坡护栏,群众出行更加安全。
此外,该镇积极推动将石堰整体纳入“澄海新区”规划,与澄溪、云台和海棠一体规划、联动发展。联合区规资局对兴隆片区进行整体规划,聚焦兴隆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编制了《兴隆地 幸福岛田园康养综合体概念规划》。积极推动石堰卫生院迁建工程、兴隆养护院建设项目等“3113”重大项目建设,兴隆养护院主体工程圆满完成。争取专项资金249万元实施公服项目43个,公共服务项目的满意度测评均超过90%。
风好正扬帆。石堰镇锚定目标,以实际行动勾勒出一幅生态美、环境优、家园好、民风淳的美丽乡村画卷。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镇,金星村被评为“长寿区2023年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广示范村”,朝阳村、兴庄村、麒麟村、燕耳村、新寨村等5个村开展区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

聚焦抓实事惠民生 撑起人民群众“幸福伞”
1月8日,走进石堰镇海天村,站在田间地头,目之所及一片翠绿,阡陌纵横,绿油油的青菜头(榨菜原料)漫山遍野,长势喜人。
该村支部书记李颜兵介绍,村上利用新成立的淳佳农机服务股份合作社,盘活200余亩撂荒地,用于发展高粱、榨菜种植,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8万余元,还长期为十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壮大集体经济只是石堰镇聚焦抓实事惠民生的一个侧面。过去一年,石堰镇民生保障坚实有力,落实好744户1187名低保对象、465特困人员、7名孤儿和1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政策,临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24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300万元;为391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资金570万元,为76名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39名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27.3万元,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4240人次33.9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595人次54.2万元,为2708人发放计生奖扶资金326.5万元;完成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157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平安是群众安全生活的“底色”。过去一年,石堰镇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在石堰落地,全面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网格治理效能,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努力促使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将全镇21个村(社区)划分为37个网格,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配齐配强“1+3+N”网格力量501人,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在区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交流发言;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农村扫黄打非”工作实效,石安村被评为重庆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同时,该镇常态化开展“夜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集中化解信访老旧积案,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全年共办理各类转办、交办和自排信访及矛盾纠纷488件,化解479件,化解率98.16%,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聚焦转作风塑形象 构筑凝心发展坚强“堡垒”
石堰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的要求,大胆探索、求实创新,始终坚持转作风、塑形象,政府履职能力切实提升,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关于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使用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公开公示制度,全年主动公开政务信息50条,办理公开信箱6件,“民呼我为”事项376件,办结率100%,满意度达96.8%。
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扎实开展政府系统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弘扬“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工作作风,坚决做到上级有要求、有部署,政府就有回音、有落实。开展廉洁机关、清廉村居建设,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明显下降。
“潮平岸阔风帆劲,奋力开拓谱新篇,2024年,石堰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扎实推进“两地一城”建设,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推动石堰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石堰镇党委书记唐慧芳表示。记者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