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长寿答卷】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持续迸发经济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2022-10-16 11:23:39 来源:
新闻摘要: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娟

 

获批欧洲重庆中心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复新一代玻璃纤维等14个项目达产运行,世界首套天然气制蛋白质等13个战新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战新产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15.4%,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列全市第六……


翻开长寿2021年经济成绩单,“质效提升”是一大亮点,一些代表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数据,都在证明这座城市经济增长引擎的悄然转换,经济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


走在前 开新局

实施“一三五十百千”工程


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如何实现动能转换?我区清醒审视自身条件,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一三五十百千”工程,大力建设创新生态示范区,打造长寿经开区、高新区、现代农业园区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实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五大科技专项,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十大创新品牌,聚集引进培育成百上千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


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塑,我区工业产业结构和经济质效得到很大优化提升,实现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绿色发展。化工医药、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智能家居五大产业结构比持续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比重提高到35%以上,智能化技改投资增长50%以上。


与此同时,经开区科创园建成投用,中科未来城主体完工,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超薄锂电池隔膜技术等打破国外垄断,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科技型企业666家,研发投入占比达2.9%。圆满完成重点国企集团化整合运营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工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经开区首席代表制、重大项目“一卡通”制,营商环境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协议引资超3000亿元,市场主体达7.2万户,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坚持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一体化抓开放,常态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长寿班列,长寿港恢复海关监管功能,联合申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500亿元。


强化制度创新

释放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区牢牢抓住制度这一创新关键,多措并举培厚科技创新土壤,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区域和平台集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着力打造创新集聚高地。同时,依托中科未来城创新产业园建设,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成长型的智能家居、健康科技、电子信息、新材料企业,加快推动市级长寿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


实施创新驱动专项扶持奖励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提升企业研发强度、发明专利拥有量以及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三项指标,深入实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五大科技专项,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技术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大力发展“创投机构+众创空间”的新模式,打造升级一批新型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加快建设以孵化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着眼于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大力鼓励市内外金融机构及其服务机构在长寿设立创新创业金融公司、创新创业股权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或专营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专业性金融服务。


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方式大幅提升科技人员尤其是做出主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合理化分配。


加快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出台《“十万英才聚长寿”育才计划政策三十条(试行)》,从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服务等4个方面提出了30条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集聚各类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