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长寿人】傲霜寒菊郭宗鉴
发布时间:2022-07-04 19:48:58 来源:
新闻摘要:

郭宗鉴(1906-1935) 重庆长寿凤岭街人,中共顺直省委[1]领导人之一。


(郭宗鉴)

1906年,郭宗鉴出生在四川省长寿县一个小官僚家庭。因不堪继母虐待,幼年的他曾有一段时间在外谋生。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社会底层群众的疾苦,养成了正直、刚毅的性格。


1925年,郭宗鉴在天津南开中学上高中,他思想进步,关注时事。五卅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中,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北伐前夕,他被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在那里,郭宗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中共北方区委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党在北方的领导机关,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天津建立北方第一个省级机构——中共顺直省委。

(中共顺直省委机关旧址)

当时,党的机关接连遭到破坏,工作处境极其艰难。郭宗鉴与其他同志并肩作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党交予的一项又一项任务。1928年12月,中共顺直省委扩大会议召开,会场由郭宗鉴、詹大权负责布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报告,传达“六大”精神。会议召开的三四天里,郭宗鉴为了保卫周恩来的安全,始终没离开过他。会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宣布了任命省委负责人名单,郭宗鉴被任命为省委秘书长。


铲除叛徒 保护组织


1928年10月至1929年上半年,曾担任顺直省委书记的王藻文,因不满中共中央撤销其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伙同曾担任省委委员的李德贵从事破坏党的活动,对天津党组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929年5月31日凌晨,兼任锄奸队队长的郭宗鉴按照党的指示,带领队员郑丕烈在天津法租界首善里对王李二人执行枪决。不料,王藻文当时没死,还向随后赶来的法租界巡警告发郭宗鉴。闻讯赶到的王藻文妻子张健生(原是地下党员)和李德贵之母也背叛革命,向敌人提供了许多党的组织和地下党员的活动线索。

(首善里5号锄奸地遗址)


随后,天津国民党反动当局勾结帝国主义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搜捕。郭宗鉴、彭真、卢福坦、王奇岳等重要党员干部先后被捕,中共顺直省委和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捕的共产党员被关进了河北省第三监狱。

(天津河北省第三监狱遗址)

狱中斗争 气贯长虹


在监狱里,敌人用尽轧杠子、坐老虎凳、大杆香烧等残酷刑法,企图撬开郭宗鉴的嘴巴,获取共产党的秘密。郭宗鉴始终守口如瓶,表现出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气节。伤痕累累的郭宗鉴拖着沉重的脚镣,被法警架扶到法庭,接受所谓的“审判”。法官要求他讲出自己的“罪行”。郭宗鉴厉声答道:“惩治叛徒是我们党内的事。”法官凶狠地说:“胡说,你危害了党国……”郭宗鉴轻蔑地冷笑一声,面向旁听席说道:“请大家看一看!他们用大杆香把我烧成这样,还有一点人性吗?”他一边说,一边撩开衣襟,露出身上化脓的伤口。现场顿时哗声一片,旁听群众纷纷表示抗议。法官只好宣布休庭。继续开庭后,法官问:“你愿不愿意改过自新?”郭宗鉴毅然答道:“我无过可改,我没有错。”法官威胁道:“那你可会白白送掉性命。”郭宗鉴大义凛然:“杀掉一个人,千百万人站起来!他们的前途就是我的前途。”最后,法庭以“预谋杀人罪”,判处郭宗鉴两个无期徒刑、九年有期徒刑。


郭宗鉴以监狱为战场,同敌人展开较量。他与彭真等人成立狱中党支部,发动和领导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


(1930年7月5日,《益世报》关于河北省第三监狱政治犯绝食斗争的报道)


傲霜寒菊 无悔信念


在狱中,郭宗鉴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他在狱中养了许多菊花,每到放风的时候,便用那响亮的四川话高声喊道:“开门!我要浇水。”一盆“火炼金”菊花在他精心呵护下,枝叶茂盛,展蕊怒放。郭宗鉴非常喜欢这盆花,为它取名“孤岛琼峰”。这盆鲜红的花朵,像一面革命的红旗,展示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郭宗鉴是政治犯中受刑最重、刑期最长的一个。当别人问他何时才能出去时,他慷慨激昂地回答:“中国革命胜利,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宣告成立的那一天,我就出去了!”


1931年5月,郭宗鉴被转押至北平陆军监狱。长时间的牢狱生活,使郭宗鉴身体日渐虚弱并染上肺结核。因得不到有效医治,1935年,郭宗鉴在狱中牺牲,年仅29岁。


本文参考《长寿县志》、《历史教学》1980年第5期《永不消逝的长虹——记郭宗鉴烈士英勇斗争的事迹》、《天津支部生活》(党建版)2021年第5期《傲霜寒菊:革命烈士郭宗鉴》。


[1] “顺直”,历史沿袭地名。清朝时期管控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曾经设直隶省和顺天府,此后人们就用“顺直”来称呼这一地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建立“顺直省委 ”——中共中央在北方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机构。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