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 长寿在抓实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谱写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7 15:32:24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九治”,长江长寿段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危险废物、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全市第一;全流程无废园区管理模式获评全国无废园区典型案例,长寿经开区获批全国“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近1.5万亩……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2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长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目标,高质量推进美丽重庆建设,聚力打造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标志性成果,做亮长寿生态名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是宋代文人范仲淹笔下的经典名句,如今用来形容长寿湖的景象,也恰如其分。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9

长寿湖是我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湖,其水源来自于长江的一级支流龙溪河,是长寿区“一五”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人工拦截龙溪河,建设狮子滩水电站而成,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

然而,早年间由于网箱网栏养殖、农业的污染以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放倾倒,造成长寿湖一度达到劣Ⅴ类水质。为解决这一问题,长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境内龙溪河全域和长寿湖全境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力度,长寿湖水质由肥水养殖时的劣Ⅴ类改变为现在的Ⅲ-Ⅱ类之间。如今的龙溪河、长寿湖均呈现出“水碧山青如画屏”的景象。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1

长寿湖、龙溪河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是我区强化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地处重庆腹心地带的长寿,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化工基地。近年来,我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上当先锋打头阵。

一年来,我区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编制《长江长寿段岸线1公里范围内产业规划》,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扩)建化工园区及化工项目、5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否决“两高一低”项目70余个。

从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成全国领先的危化品船舶洗舱中心和专用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码头,守牢长江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8(1)

长寿经开区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环境应急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国家级试点,着力构筑全覆盖、多层级的环境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

五级水污染防控系统拦截能力达167万立方,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突破100万吨,位居西南前列。新增6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13支、300余人的专业应急队伍,夯实环境应急处置救援保障能力;

完成155家企业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备案,排查重点企业环境风险隐患2051个;成立全市首家“检察院+园区+环保”驻园区检察工作站,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件;

积极践行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龙溪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携手广安市建立御临河、大洪河跨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共建共治共享走深走实;

……

一首首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响曲,正在长寿大地激荡。

绘就绿水青山美丽新画卷

长江蜿蜒,滋养两岸;清风和畅,沁润寿成;峰峦叠翠,引人入胜。四季更迭,山水焕发新颜,在长寿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生态文明画卷。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10

环境就是民生。从长寿的田园乡村到城市街头,目之所及皆为“小河清清大江净,水碧山青如画屏”。如今的长寿,正在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着力构建特色城乡大美格局。

“‘长寿蓝’已成为常态。”“一出太阳,‘长寿蓝’就有了,每张照片都是长寿美景图。”我区不少摄影爱好者都深有感触,随着环境持续改善,“天蓝、水清、地绿”成为常态,环境“颜值”普遍提升。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3

数据显示:2024年,长寿空气优良天数达313天,PM2.5年均浓度为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实施增绿添园行动,加快打造城市景观廊道体系,新增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23个,环桃花溪滨水步道建成投用,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04%、湿地保护率达52%;全面完成3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任务;建成56万亩长江岸线生态廊道,林木蓄积量达254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

此外,我区突出全域空间规划引领,科学编制片区规划,建成市级生态文明示范镇5个,龙河镇、长寿湖镇获评“巴蜀气候康养地”;创建长寿慢城区域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例区,加快打造龙溪河流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美丽宜居村庄62个。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7

越来越多的绿色,在长寿大地蔓延,成为城市“高颜值”的生态底色。

激活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长寿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工业是长寿的“经济坐标”。

长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4

近年来,我区系统梳理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等目录,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工艺改造、清洁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建立6大类25小类低碳节能技术适用措施库,并提出重点行业推荐技术清单,积极向企业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常规大气污染物和碳协同减排,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

在长寿经开区,一条不足500米的银色管道连接着重庆双象电子与奕翔化工。通过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改革,奕翔化工的废酸经管道直供双象电子作为生产原料,每年减少危废转移2000吨、降低企业成本超百万元。“这解决了‘隔壁的废料不能直接用’的痛点!”双象电子总经理冯鹏杨说。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6

“通过源头减量、产品化认证等五条路径让‘固废不出厂’,减排更降本。”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环保管理室主任宫瑶介绍,作为传统型高能耗企业,当前公司正打造无废钢铁循环产业链,推进废气超低排放等改造工程,投入10亿元开展生产流程再造、工艺转型升级,推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将大量富余煤气回收利用发电,每年节约标煤约12万吨,减少碳排放86万吨。

长寿经开区与中节能合作建设低碳产业研究院,共同推进绿色低碳企业育苗工程,推动园区60家高能耗企业纳入节能减排项目库,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补助帮助21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减少碳排放62万吨,该园区获批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成功入选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感恩奋进 长寿答卷】守护好山水 筑牢生态屏5

此外,我区积极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投用年降碳133万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循环经济产业关联度达92%,工业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5%以上,未来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

工业逐“绿”,绘就长寿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蓝图。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0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绿色制造体系基础进一步夯实。

步履不停,向绿而行。新征程上,长寿将不断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前进,让绿色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靓丽底板和核心竞争力。记者 李辉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