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聪/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商品房预售纠纷看似一道简单的经济题,实则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我区创新建立“司法建议+人大监督+实地回访”联合履职机制,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法治样本。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彰显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民生温度。
机制运行体现了法治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区法院系统深入调研后,从风险防范、资金管理、部门联动三个维度开出“制度药方”,将事后救济转化为事前预防。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治理思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具体实践。正如《孟子》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司法建议的生命力在于推动制度完善,从源头上防范矛盾滋生。
人大监督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区人大通过多方走访,将群众诉求转化为监督议题,通过专项视察、集中调研等方式压实各方责任。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
实地回访则构建起长效治理机制。法官与代表组成的监督组持续跟踪问效,既检验司法建议落实情况,又听取企业与群众的反馈意见。这种“问题解决—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的工作闭环,既是对治理成效的检验,更是对群众承诺的兑现。
从“老张们”的住房烦恼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有序,这一创新探索启示我们:唯有坚持法治思维与民本理念相统一,将制度创新与民主监督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