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秋季疾病预防与养生指南!
发布时间:2024-10-17 16:58:59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随着季节的转换,凉爽的秋季悄然来临。然而,这个季节也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为了让您和您的家人能够健康地享受秋日的美好,快来学习一些关于秋季疾病预防和秋季养生的知识。
 

不能错过的秋季疾病预防攻略

 

秋季气候多变,人体免疫力易受影响,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秋季都有哪些常见疾病,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下降,病毒和细菌容易繁殖。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度波动较大,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
 

1.适时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穿着,避免着凉或过热。
 

2.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4.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6.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二、胃肠道疾病

 

秋季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2.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3.注意饮食搭配: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4.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凉引发胃肠道不适。
 

三、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预防措施
 

1.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用药。
 

2.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时,要及时添加衣物。
 

3.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5.饮食清淡: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四、皮肤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皮肤容易缺水,加之风沙、衣物等刺激,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干燥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
 

1.注意皮肤保湿:使用保湿护肤品,如保湿乳液、面霜等。
 

2.减少洗澡次数: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的油脂层。
 

3.穿着舒适的衣物: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等。
 

五、过敏性疾病

 

秋季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
 

2.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更换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3.佩戴口罩:外出时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过敏原吸入。
 

总之,秋季疾病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抵御疾病侵袭。
 

秋季养生有讲究

 

进入秋季,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风不是总送爽,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要趋利避害,顺应天时。
 

一、秋季养生四原则

 

1.精神养生:秋季精神养生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可以外出秋游,登高赏景;或静心练气,收敛心神;或多晒太阳,转移低落情绪。 
 

2.起居养生:秋季,最好早睡早起,以顺应“收养”之道。 
 

3.运动养生:老年人可选择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调息养神。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运动量应以微汗为宜。 
 

4.饮食养生:秋季饮食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还可以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肺气。
 

二、秋季养生小知识

 

1.早睡早起。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以适应“秋乏”。
 

2.益肾养肝多吃咸。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3.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护肠养胃。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5.按时吃饭。胃肠喜欢有规律地工作,到点就分泌消化液。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对于那些不太好煮但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可以用打浆、打粉、煮烂等方式来减少胃肠的消化负担,保证其中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三、秋季养生误区

 

误区一:秋不食姜。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生姜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生姜的好处多,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辛辣之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则主要是因为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误区二:秋瓜坏肚。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吃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误区三:贴秋膘。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但贴秋膘也要讲究科学搭配。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另外,贴秋膘也要分人。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四、秋季养生食品

 

1.最爱的蔬菜: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莲藕,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有助于补肺养血。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缓解便秘。吃莲藕时,搭配白木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滋补肾阴。
 

2.最爱的水果:梨。秋季空气干燥,人容易缺水。而秋梨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尊为“百果之宗”。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煮熟,如冰糖蒸梨。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痛风、风湿病及关节炎也有防治功效,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3.最爱的肉类:鸭肉。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鸭子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防秋燥。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体质较弱人群,可以在熬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60克;女性在秋季易皮肤干燥,可加入百合、玉竹,养颜护肤。

(记者 骆英 庞秋双 整理)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